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在夜晚站在堂前,模仿着成人的样子向新月行礼。诗中的“幼女才六岁”直接点出了主角的年龄,让读者对她的稚嫩和纯真产生共鸣。“未知巧与拙”则透露出小女孩还不懂得如何区分美好与不足,只是单纯地模仿着大人的行为。
“向夜在堂前”这句诗描绘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夜晚的宁静以及堂前的开阔,为小女孩的动作增添了一种孤独而又神圣的氛围。“学人拜新月”则展示了小女孩对于成人的模仿,她或许并不完全理解拜月的含义,但却乐在其中,通过这种简单的行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朴素的语言传递出一种纯真无邪的童年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新月的崇拜与庆祝之习俗。施肩吾以细腻的情感捕捉到了孩子天性的模仿行为,以及他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接受,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创作力。
一寸横波,双弯新黛,个是暗销魂处。
花前置槛,竹外安篱,不意好春微露。
新雨过后苔生,才转楼阴,最艰纤步。
载閒愁、一段凌风,还怯画阑扶住。
生怜惜、似水年华,宜人天气,总在忙中轻度。
云同意懒,露比情浓,春也与人相妒。
肠断何堪至今,远道蓬山,浮踪陌路。
把相思暗揣,又恐韶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