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榻萧然文字林,闭门十日卧春阴。
园林寒重莺声寂,风雨时长草色深。
坐念治聋违社酒,遥知搜句搅春心。
莫愁雁鹜分行进,簿领难埋旷士襟。
一榻萧然文字林,闭门十日卧春阴。
园林寒重莺声寂,风雨时长草色深。
坐念治聋违社酒,遥知搜句搅春心。
莫愁雁鹜分行进,簿领难埋旷士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寂的文人书房景象。"一榻萧然文字林",诗人独自坐在简朴的书桌前,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环境清冷而充满学问的气息。"闭门十日卧春阴",春天的阴雨连绵,诗人足不出户,静心读书,仿佛与外界的喧嚣隔绝。
"园林寒重莺声寂,风雨时长草色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莺啼和风雨声,以及深绿的草木,增添了几分凄清。诗人感叹自己因专注于写作而错过了与朋友聚会的"社酒","遥知搜句搅春心",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思念。
最后两句"莫愁雁鹜分行进,簿领难埋旷士襟",诗人以大雁和鸭子的行列比喻官场中的拘束,暗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宁愿保持高尚情操,不被繁琐的文书工作所束缚,展现出一个胸怀旷达的文人士大夫形象。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志向和心境。
三年三中秋,月作一样奇。
清贫不设客,老倦不吟诗。
今年更凄凉,儿孙锁秋闱。
独坐南窗下,兀兀如孤罴。
追思欢娱地,无如少壮时。
尚记壬辰岁,鹤山靖州归。
八月十五夜,月华散前墀。
诸父秋山阁,群从幽芳池。
赋诗各分韵,醉墨纷淋漓。
鹤山读我句,终夜相嗟咨。
明朝操纸来,倾倒里中儿。
一往三十载,坐念心生悲。
前辈已彫谢,诸兄亦无遗。
奇孤一身在,流落天之涯。
明月如昨日,而我鬓成丝。
天人固异分,何烦涕交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