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冠同昔日,吾道未尝衰。
毕竟犹存古,从教不入时。
簪花何足逊,漉酒尚堪为。
懒把青铜照,伤心两鬓丝。
儒冠同昔日,吾道未尝衰。
毕竟犹存古,从教不入时。
簪花何足逊,漉酒尚堪为。
懒把青铜照,伤心两鬓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顾逢所作的《儒巾》,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儒家学说的坚守以及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首句“儒冠同昔日”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曾经佩戴儒冠的岁月的怀念,暗示其对儒家文化的执着。接下来的“吾道未尝衰”强调了儒家之道在诗人内心中的永恒价值,即使时代变迁,也不曾衰退。
“毕竟犹存古”进一步肯定了这种古老的道德观念仍然存在于诗人的心中,而“从教不入时”则表达了对于某些世俗潮流不迎合的态度,表明诗人更倾向于保持内心的古老准则,而非随波逐流。
“簪花何足逊,漉酒尚堪为”两句,诗人以轻松的姿态自嘲,即使不能像古人那样簪花饮酒,但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学问的热爱并未减少。最后,“懒把青铜照,伤心两鬓丝”描绘了诗人不愿面对镜子,看到自己两鬓斑白的现实,流露出一丝伤感,反映出他对岁月无情的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儒家精神的坚守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蟋蟀声中念故乡,片帆风正渡钱塘。
烟横浦口鱼讴晚,月涌潮头蜃气凉。
一脉菲泉清夏后,千年酒瓮醉秦皇。
青鞋布袜秋归早,犹有荷花镜里香。
无缘同上浙东船,亲老家贫每自怜。
踪迹久留千里外,情怀不比十年前。
客游何处无芳草,人别他乡有杜鹃。
别后欲知乡里事,烦君千万寄鱼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