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兮焉居,神在震方。仁以为宅,秉天之阳。
神之来矣,道修以阻。望神未来,使我心苦。
神兮焉居,神在震方。仁以为宅,秉天之阳。
神之来矣,道修以阻。望神未来,使我心苦。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祭祀活动中对神灵的敬畏与期待的情感。开篇“神兮焉居,神在震方”两句,设定了神灵超然、难以触及的形象,“震方”可能指的是东方或者某个特定的方向或位置,暗示了神性的庄严和不可侵犯性。“仁以为宅,秉天之阳”则表达了一种敬畏之心,将神灵的仁德比作美好的居所,并强调其与自然界的联系,用“秉天之阳”来象征光明与温暖。
接下来的“神之来矣,道修以阻”一句,通过对祭祀之道的修缮和完善,表达了诗人对于神灵降临的渴望和准备。然而,“望神未来,使我心苦”则流露出了一种期待与失望交织的情感,诗人在等待神灵的降临时,内心充满了苦恼与焦虑。
整首诗通过对神灵的描绘和祭祀活动的情境构建,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以及他们通过宗教仪式来寻求精神安慰的愿望。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主题:人类对于超越自我的力量的渴望和敬仰。
山崄惊摧车,水崄怕覆舟。
奈何平地不肯立,沿上百尺高竿头。
我不知尔是人耶猿耶复猱耶,教我见尔为尔长叹嗟。
我闻孝子不许国,我闻忠臣不忧家。
尔即轻命重黄金,忠孝全亏徒尔誇。
常将崄艺悦君目,终日贪心媚君禄。
百尺高竿百度沿,一足参差一家哭。
崄竿儿,听我语,更有崄竿崄于汝。
解从上处失君恩,落向天涯海边去。
崄竿儿,尔须知,崄处欲往宜尔思。
上得欲下下不得,我谓此辈崄于崄竿儿。
圣主尊贤遂及亲,邢公盛事更无伦。
身跻九帙瞳方碧,貌过耆年鬓未银。
鸠杖乍颁宁畏噎,龙章荐拜欲忘身。
上公建土山河富,光禄分壶雨露频。
析木天清云五色,梁园花发月重轮。
三宫宠锡惊殊数,四座称觞半老臣。
瑞锦斓斑迎化日,兼金条脱照芳春。
素烟冉冉晴熏上,白雪泠泠艳曲新。
先世勋庸归琬琰,名家父子映冠绅。
三槐巳验移居日,五柳翻如寄傲人。
涧底桃花曾阅世,枕中鸿宝自颐神。
词臣欲继庄生作,才薄何堪论大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