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归虎溪月,携锡入云松。
又向深山住,还闻古寺钟。
出生供野鸟,持咒伏潭龙。
好去东林下,吟看五老峰。
秋归虎溪月,携锡入云松。
又向深山住,还闻古寺钟。
出生供野鸟,持咒伏潭龙。
好去东林下,吟看五老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秋天归隐生活。"秋归虎溪月,携锡入云松"写出了诗人在秋季回到虎溪,那里的自然景色如同一轮明月,自己则带着铁锅进入了云雾缭绕的松林之中,隐居其间。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
"又向深山住,還闻古寺钟"诗人继续深入山林,选择深处作为栖身之所,但即便是如此偏僻的地方,也能听到远方古寺的钟声。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更透露出他对佛法的向往和归属感。
"出生供野鸟,持咒伏潭龙"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的日常生活。他不仅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共处,还通过持咒来驯服水中的龙,这里的“龙”可能是对山中溪流的美好比喻,反映出诗人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好去东林下,吟看五老峰"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探索。他喜欢到东林下游历,并且通过吟咏来欣赏那五老峰的壮丽。这里的“五老峰”或许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但更深层次上,它代表了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林隐居图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坚卧固不起,芒刺实在肩。
布衣与食肉,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恍难自论。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
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
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宋·苏洵】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昔者倦奔走,闭门事耕田。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坚卧固不起,芒刺实在肩。布衣与食肉,幸可交口言。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中怀邈有念,惝恍难自论。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https://shici.929r.com/shici/CSbsG6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