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问修竹,相识是何年。
此君潇洒无侣,惟爱主人贤,门外数竿烟雨,门内数竿风月,中构屋三间。
枯坐淡忘语,对影冷于仙。展书奁,摊画稿,理琴弦。
不妨烧笋开尊,同坐落花天。
黄熟香消,古篆白定,瓷翻细乳,新粉落衣边。
万绿荡如水,抱石好横眠。
一笑问修竹,相识是何年。
此君潇洒无侣,惟爱主人贤,门外数竿烟雨,门内数竿风月,中构屋三间。
枯坐淡忘语,对影冷于仙。展书奁,摊画稿,理琴弦。
不妨烧笋开尊,同坐落花天。
黄熟香消,古篆白定,瓷翻细乳,新粉落衣边。
万绿荡如水,抱石好横眠。
这首《水调歌头·碧琅玕书馆图》是清代赵庆熹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文人书斋生活的画面。诗人以与修竹的问答起笔,表达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主人品性的赞赏。"此君潇洒无侣,惟爱主人贤",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主人的贤德如同竹一般引人敬佩。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书斋内外的环境,门外烟雨朦胧,门内风月相伴,简朴而宁静。他独自在屋中静坐,沉浸在书卷、画稿和琴音之中,超然物外,连自己的影子都显得比仙人更冷清。这里展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随后,诗人提议烹煮鲜笋、开樽畅饮,共度美好的春日时光,享受自然与艺术的乐趣。酒过三巡,书香墨香交织,伴随着黄熟的香气、古篆的韵味和瓷器中的茶香,生活情趣盎然。最后,诗人以"万绿荡如水,抱石好横眠"收尾,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自己则愿像抱石而眠的隐士般自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书斋主人的雅趣和闲适生活,以及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五年京邸重相聚。未握手,犹萦注。
夜阑剪烛话行藏,别久翻无头绪。
乡愁旅恨,游踪宦迹,事事增悽楚。
郊祁科第誇同谱。奈中外,殊遭遇。
清高毕竟是词曹,太息风尘艰阻。
何时摆脱,坡吟颍和,永听联床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