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宫词一百首·其七》
《宫词一百首·其七》全文
唐 / 王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0)
注释
延英:唐代宫殿名,皇帝常在此召见大臣。
引对:引导应对,指臣子被召见回答问题或展示才学。
碧衣郎:指身穿绿色官服的官员,唐代低级官员多穿绿色官服。
江砚:指产自江南地区的砚台,以质地优良著称。
宣毫:宣城出产的毛笔,以制作精良闻名。
别床:各自的书桌或书案。
天子:指皇帝。
下帘:放下帘幕,表示皇帝隐蔽身份,专注考察。
亲考试:皇帝亲自监督的考试。
宫人:皇宫中的侍女。
手里过茶汤:手中传递茶水,表示伺候、服务之意。
翻译
在延英殿上,身着绿色官服的官员们被引见应对,每人分得一张书案,江砚和宣城制造的毛笔各自陈设其上。
皇帝放下帘幕亲自监督考试过程,而宫女们则在手中传递着茶水为他们服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試场景,通过对比和细节刻画,展示了当时宫廷生活的一角。"延英引对碧衣郎"中的“延英”可能指的是宫中的一处建筑或房间,而“碧衣郎”则是参与考试的年轻书生,他们穿着青色服饰,显得清新脱俗。在这一行中,诗人通过对他们服饰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江砚宣毫各别床"一句,则是说这些参加考试的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桌和文房四宝。"江砚"指的是用江中特产石头制成的砚台,而“宣毫”则是毛笔。这句话传达了考试严肃、环境优雅的氛围。

"天子下帘亲考试"一句,直接提出了皇帝本人对这次考试的重视,他不仅亲自主持,还在幕帘之后观察。这样的描述突显出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于选拔才的关注。

最后一句"宫人手里过茶汤"则是说侍女们手中拿着茶水,可能是在考试过程中为考生提供饮用。这种细节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宫廷生活中的细腻服务,也暗示了考试的正式和庄重。

整首诗通过对场景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当时科举考试的壮观场面,更反映出皇权对人才选拔严格把控,以及宫廷生活中的奢华与礼仪。

作者介绍

王建
朝代:宋

猜你喜欢

赋惠山泉送张徵君之无锡

往年曾识惠山人,遗我灵泉一味真。

水品评来称第一,茶经著就已千春。

也知陆羽曾分汲,信有梁鸿共卜邻。

此去茅斋休煮雪,山瓶还许寄来频。

(0)

次韵·其二

支许论诗已有年,还同食蜜味中边。

题名正喜芭蕉写,入定从教薜荔缠。

暮雨疏钟高阁外,秋云短锡故山前。

相过只说无生话,似觉浮生绝世缘。

(0)

沐恩波

綵凤衔图日,金鸡放赦时。

恩波宽似海,天语出如丝。

雨露垂丹扆,风云会玉墀。

沾濡涵宇宙,涣汗被华夷。

金镜千秋录,瑶池万寿卮。

朝阳有灵鹊,长占上林枝。

(0)

寄震龙门和尚·其一

最忆龙门老,高情似远公。

胸藏千亩竹,手植万株松。

林晚床留虎,溪凉钵引龙。

玄关须一扣,莫遣白云封。

(0)

婆饼焦

婆饼焦,阿婆有饼教妾烧。

妾烧饼焦婆不食,上堂见婆无颜色。

不学姑恶死怨姑,深林日夕鸣相呼。

但愿麦黄婆有饼,年年唤婆欲婆醒。

(0)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我琴不曾弹。

弦中哀与乐,只在转指间。

自君之出矣,蛾眉向谁画。

思君如明镜,挂在东窗下。

自君之出矣,夜夜卜灯花。

思君如车轮,何时碾到家。

自君之出矣,一望一回头。

思君如辘轳,展转何时休。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