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仙桥上石粼粼,桥下瑶花无数春。
秪为俗缘牵白日,谁能冥悟出红尘。
壮游司马风流在,未达虞翻骨相屯。
十载封侯元有命,懒残果是度人人。
会仙桥上石粼粼,桥下瑶花无数春。
秪为俗缘牵白日,谁能冥悟出红尘。
壮游司马风流在,未达虞翻骨相屯。
十载封侯元有命,懒残果是度人人。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南岳纪游(其七)》描绘了会仙桥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世俗与超脱的感慨。首句“会仙桥上石粼粼”,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桥面石头的纹理,暗示着神秘与仙境的气息。次句“桥下瑶花无数春”进一步渲染了桥下的美丽景色,仿佛有仙花盛开,象征着春天和不朽。
“秪为俗缘牵白日”表达了诗人被世俗事务所牵绊,无法完全沉浸在自然之美中的无奈。而“谁能冥悟出红尘”则揭示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接下来,“壮游司马风流在”借司马迁的典故,赞美了诗人自身的豪放情怀和才情。
“未达虞翻骨相屯”暗指诗人虽然未如虞翻般仕途顺利,但坚韧不拔,骨子里透出坚韧之气。最后两句“十载封侯元有命,懒残果是度人人”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看法,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定数,而他更倾向于像懒残那样超脱世俗,普度众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自我抒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洞门深处碧云多,万木森森鸟自过。
短棹乘风看石壁,长镵随舄入云罗。
溪流浅水寒仍绿,草没遗碑断欲磨。
下看澄波横素练,黄昏渔火带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