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崖头更问源,珊珊流水铁桥前。
飞云忽被风吹散,万树桃花锦一川。
百丈崖头更问源,珊珊流水铁桥前。
飞云忽被风吹散,万树桃花锦一川。
这首诗描绘了百丈崖头探寻源头的景象,以及沿途流水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流在铁桥前的清澈与动态美,以及云雾随风消散后的桃花盛开之景,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句“百丈崖头更问源”,点明了探索的地点和目的,即深入探寻源头,体现了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接着,“珊珊流水铁桥前”一句,通过“珊珊”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流水轻盈、缓慢流动的姿态,仿佛是大自然中温柔的乐章。而“铁桥”作为背景,既稳固又不失古朴,与流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飞云忽被风吹散”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现象的变化,将抽象的情感融入具体的场景之中。云雾的消散象征着某种束缚或障碍的解除,暗示着心灵的自由与开阔。同时,这也为下一句“万树桃花锦一川”的美景铺垫了情感基调,预示着美好事物的到来。
最后一句“万树桃花锦一川”,以“锦”字形容桃花盛开的景象,不仅突出了色彩的丰富与艳丽,还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生命力。桃花盛开的场景如同锦绣般铺展在河川两岸,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探索未知、追求自由、欣赏美好等主题。
风回玉宇拂窗栏,欲晚层城科峭寒。
含月有光吟不尽,著烟无迹画方难。
江春南国兼梅落,塞腊西山向竹残。
何处多情偏入赏,狂随舞袖绕杯盘。
使君仁智心,济以忠义胆。
婴儿手自抚,猛虎须可揽。
出牧为龚黄,廷议乃陵黯。
万钟何所加,甔石何所减。
用此始优游,当官免阿谄。
向时守高密,民安吏手敛。
乘闲为小台,节物得周览。
容膝常有馀,纵目皆不掩。
山川远布张,花卉近缀点。
筵宾殽核旅,燕居兵卫俨。
比之在陋巷,为乐亦何歉。
可笑夸者愚,中天犹惨惨。
太行横拥巨川回,三晋由来产异才。
展墓乘春走乡陌,负书拂晓下兰台。
河阳路侧花应合,天井关头雪未开。
会使乡人惊六印,莫羞今日弊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