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澜滚滚去无停,孤棹中宵倚枕听。
渔火微茫迷远岸,星光隐映动青冥。
南风不使妖氛竞,东海能消战血腥。
直与江流心共远,可堪鲸力破沧溟。
狂澜滚滚去无停,孤棹中宵倚枕听。
渔火微茫迷远岸,星光隐映动青冥。
南风不使妖氛竞,东海能消战血腥。
直与江流心共远,可堪鲸力破沧溟。
这首《孤棹》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狂澜滚滚去无停,孤棹中宵倚枕听”以“狂澜”比喻动荡不安的时局,而“孤棹”则象征着诗人个人在动荡中的孤独与坚守。夜晚,诗人独坐船中,倾听外面的波涛汹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颔联“渔火微茫迷远岸,星光隐映动青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夜景图。渔火在远处闪烁,星光在天际摇曳,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希望与迷茫并存的主题。
颈联“南风不使妖氛竞,东海能消战血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南风不使妖氛(妖魔般的势力)肆虐,东海能平息战争带来的血腥,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尾联“直与江流心共远,可堪鲸力破沧溟”以“江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长河,“心共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远方的理想相契合。“可堪鲸力破沧溟”,鲸鱼之力虽大,却难以撼动大海,暗喻了即使面对强大的困难与挑战,也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和平的追求。
整体而言,《孤棹》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忧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展现了其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倦客羁游日。荒城鲁殿浑非昔。
不远御桥,西畔去,是老臣遣宅。
见无限、残阳衰草凝秋色。有乱馀、野老犹能识。
道颓垣废井,多是旧时遗迹。我祖多奇绩。
十年佐理声名溢。日堕星沉,天地暗,指微躯何惜。
想当日、孤臣壮志坚如石。到而今、遗血犹凝碧。
向霜晨月夜,时有忠魂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