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三月春多旱,农夫望雨空愁叹。
今年三月雨太多,农夫转愁伤早禾。
却忆先皇御宸极,阴阳和调人足食。
万方只解歌太平,百姓何曾知帝力。
鸣呼鼎湖飞龙去不返,五风十雨何由得。
往年三月春多旱,农夫望雨空愁叹。
今年三月雨太多,农夫转愁伤早禾。
却忆先皇御宸极,阴阳和调人足食。
万方只解歌太平,百姓何曾知帝力。
鸣呼鼎湖飞龙去不返,五风十雨何由得。
这首《三月行》是明代诗人边贡所作,通过对比往年与今年三月的雨水情况,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社会问题的思考。
首句“往年三月春多旱”,描绘了过去三月时节干旱的情景,农夫们面对缺水的困境,只能空自叹息,表达了对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深深的无奈和忧虑。
紧接着,“今年三月雨太多”转折至今年,雨水异常充沛,原本期待雨水的农夫反而因担心过量的雨水会损害早熟作物而感到愁苦。这种反差强调了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复杂性。
“却忆先皇御宸极,阴阳和调人足食。”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盛世景象,那时帝王能够调和阴阳,确保粮食丰足,人民生活富足。这一对比不仅凸显了当前社会状况与历史时期的差异,也暗含了对理想治理状态的向往。
“万方只解歌太平,百姓何曾知帝力。”指出尽管人们歌颂着太平盛世,但往往忽视了帝王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现象的讽刺,也是对权力与福祉关系的深刻反思。
最后,“鸣呼鼎湖飞龙去不返,五风十雨何由得。”以历史上的神龙传说为喻,感叹盛世不再,即使希望得到理想的风雨调和也无法实现。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能否重现盛世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三月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社会思考,展现了边贡对农业、政治、历史等多个层面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作为文人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
雁峰飞饮平湖水,乔木千章隐珂里。
阿谁楼上构楼居,自是元龙旧孙子。
百尺平临万顷秋,云光霞彩湛悠悠。
柳条掩映凫鹥集,螺黛参差岛屿浮。
主人心赏起尘境,尽日凭栏学清隐。
一榻芸香散帙馀,半窗月色钩帘近。
暂赴天书便乞归,肯将簪绂换荷衣。
机心自信浑忘却,鸥鹭相看总不飞。
星星秋鬓流年晚,物表高居迹尤远。
蝶梦俄惊地下醒,鹤化何年楼上返。
庋阁牙签手泽留,后人重此业弓裘。
登楼每动高山仰,洒泪长沾宿草秋。
旧家文献今如昔,合族比邻尽逢掖。
拂云高扁俨若新,客至壶觞更终夕。
笑予水木忝同源,固始南来几叶蕃。
千年谱牒犹联系,十载萍踪未款门。
德星烨烨层楼上,永夜相望发惆怅。
扁舟何日系湖湾,烂醉楼头续渔唱。
《带湘楼》【明·陈枨】雁峰飞饮平湖水,乔木千章隐珂里。阿谁楼上构楼居,自是元龙旧孙子。百尺平临万顷秋,云光霞彩湛悠悠。柳条掩映凫鹥集,螺黛参差岛屿浮。主人心赏起尘境,尽日凭栏学清隐。一榻芸香散帙馀,半窗月色钩帘近。暂赴天书便乞归,肯将簪绂换荷衣。机心自信浑忘却,鸥鹭相看总不飞。星星秋鬓流年晚,物表高居迹尤远。蝶梦俄惊地下醒,鹤化何年楼上返。庋阁牙签手泽留,后人重此业弓裘。登楼每动高山仰,洒泪长沾宿草秋。旧家文献今如昔,合族比邻尽逢掖。拂云高扁俨若新,客至壶觞更终夕。笑予水木忝同源,固始南来几叶蕃。千年谱牒犹联系,十载萍踪未款门。德星烨烨层楼上,永夜相望发惆怅。扁舟何日系湖湾,烂醉楼头续渔唱。
https://shici.929r.com/shici/Z1Y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