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屋临湖住,闲身似鹤长。
逢人矜侠气,遇难耻儒装。
有妇频修药,无儿解奉觞。
从来多远志,今日在何乡。
破屋临湖住,闲身似鹤长。
逢人矜侠气,遇难耻儒装。
有妇频修药,无儿解奉觞。
从来多远志,今日在何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住在湖畔破屋中的闲逸之士形象。他如同鹤一般独立,不拘于世俗的束缚,展现出一种超脱的侠气。与人交往时,他以豪迈自居,对于儒雅的装扮则显得不屑一顾,彰显出他的独特个性和对传统的反叛。
诗中的主人公对待家庭生活也颇为用心,家中有妻儿相伴,他频繁地为家人调制药材,体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关爱。然而,他却无子承欢膝下,每逢节日或庆典,只能由妻子代为奉上酒肴,这既是对传统礼俗的遵循,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
“从来多远志,今日在何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追求的反思。他自认为胸怀大志,渴望有所作为,但如今却身处偏远之地,不知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能否实现。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独特的性格特征、家庭生活的温馨与遗憾,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
离却京华,到这里、二千八百。
穷醋大、齐齐整整,岂无贷揭。
随地平章花与柳,为天评品风和月。
只留得、一管钝毛锥,一丸墨。
初不是,丝绵帛。
又不是,茶盐铁。
更有苏州破砚,兔园旧册。
一领征衣半尘土,两头蒻笠几风雪。
问栏头、直得几多钱,从头说。
上界神仙府。
谁移来、登瀛堂畔,五云深处。
江水一弓山万朵,竹外梅花千树。
看都入、高人庭户。
南北两厅相对起,要门前、便是浮岚路。
依暖翠,开吟圃。
莺迁喜奉高堂母。
向销金帐下,坐看秦歌赵舞。
唐宋几年名阀阅,到此步高一步。
君听取,邦人庆语。
多少朱门随世化,独眼前、突兀新如许。
真个是,擎天柱。
甲子头春雨。
知老天、净洗荆扬,十年烟雾。
夜半堕中星一颗,飞下五云深处。
帝亲敕六丁呵护。
须信斯人为世瑞,非人龙、定是文中虎。
斗世道,系天数。
此儿殊怕人惊顾。
况当家、廷评为祖,大中为父。
料想廷评公一笑,笑对大中共语。
应自把、小程夸取。
会见九州熙白日,做状元、宰相荣门户。
年正少,上新具。
近畿贤太守,陆地隐神仙。
功高玉记,名通紫府自长年。
拂拭壶中光景,游戏人间风月,富贵本青毡。
十载五分牧,惠泽浸江天。
把文章,做勋业,德才全。
龟峰堂上,满城和气入歌筵。
春在百花庭院,坐拥十眉珠翠,寿酒吸长川。
来岁称觞处,稳向凤池边。
表表耆英,松柏贞刚,冰霜洁清。
正持囊紫禁,急流勇退,步角巾绿野,闲处安身。
里社鸡豚,家山猿鹤,物我相忘法从荣。
东溪畔,似非熊尚父,在渭之滨。
闲来袖手梅亭。
似桃李纷纷谷自春。
算高风难进,缙绅楷式,颓波立,乡曲仪刑。
厚德清名,疏星碧落,屈指如公今几人。
无他祝,但似山难老,镇压嚣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