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
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
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
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
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
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
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
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
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
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
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
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在大夏溪的竹子的景象。开篇“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两句,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竹子生于大夏溪之景,形容其气势非凡,颇具奇特之美。接下来的“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又进一步描绘了竹叶随风摇曳、竹丛茂密的情状,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诗人接着写道:“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这里通过对寒霜覆盖竹枝和鸟儿啄食竹实的描绘,增添了季节感和生命力的体现。紧接着,“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两句,则是诗人借古代圣明之主轩辕黄帝之后,又出现了其他贤能之士的比喻,表达了竹子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内在品质亦是非凡。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竹子的加工过程有所感慨,似乎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随后,“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则展示了竹子被制成笛子后的艺术价值,以及通过音乐传达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表达了诗人对物质利用与自然保护的思考。竹子的有用之处虽然可能带来一定的损伤,但如果无心地过度开发,则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相比之下,山上的野草自在生长,不为世间所扰,保持着终究的吉祥。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还蕴含了深刻的人文思考和哲理,对读者产生了一定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