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律居以穷,玄冥驾当促。
长灯守达曙,准辨看新局。
昨者太无年,十家九不足。
东西市门间,老少纷相逐。
祗今云物红,沟渠断还浊。
道途几人色,闾巷多鬼录。
值春雨又霪,二麦浑未卜。
免租下殊典,赈贷连乡曲。
灾眚孰致之,斯民自无禄。
长跪祝圣人,如川又如岳。
遗荣草头露,老去如逝波。
长林结稠绿,斤斧无完柯。
閒身寄霞外,萝屋山之阿。
开池畜流水,莲实鱼亦嘉。
腴田差岁计,习静看南华。
家儿不解事,浪费泥与沙。
瓶空转局蹙,况此乖天和。
蠲租值汉诏,邑里无催科。
岁律居以穷,玄冥驾当促。
长灯守达曙,准辨看新局。
昨者太无年,十家九不足。
东西市门间,老少纷相逐。
祗今云物红,沟渠断还浊。
道途几人色,闾巷多鬼录。
值春雨又霪,二麦浑未卜。
免租下殊典,赈贷连乡曲。
灾眚孰致之,斯民自无禄。
长跪祝圣人,如川又如岳。
遗荣草头露,老去如逝波。
长林结稠绿,斤斧无完柯。
閒身寄霞外,萝屋山之阿。
开池畜流水,莲实鱼亦嘉。
腴田差岁计,习静看南华。
家儿不解事,浪费泥与沙。
瓶空转局蹙,况此乖天和。
蠲租值汉诏,邑里无催科。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生活的艰辛。诗人林俊通过“岁律居以穷”、“玄冥驾当促”等句子,展现了时间的紧迫感和自然界的严冬将至,预示着可能的灾难。接着,“长灯守达曙”、“准辨看新局”则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坚守希望,试图理解并适应新的局面。
“昨者太无年,十家九不足”反映了去年的大旱导致的严重饥荒,十户人家中有九户生活艰难。诗人通过“东西市门间,老少纷相逐”描绘了人们在市场间的奔波,寻找食物和生存的机会。而“祗今云物红,沟渠断还浊”则展示了当前的环境状况,红色的云彩暗示着可能的灾害,沟渠的断流和浑浊则反映了水资源的匮乏。
“道途几人色,闾巷多鬼录”表达了道路上的行人稀少,闾巷中充斥着死亡的气息。接下来,“值春雨又霪,二麦浑未卜”描述了春季的连绵阴雨,使得第二季的作物生长前景不明朗。诗人呼吁减免租税(“免租下殊典”),提供救济(“赈贷连乡曲”),但同时也反思了灾祸的根源——“灾眚孰致之,斯民自无禄”。
“长跪祝圣人,如川又如岳”表达了人们对上天的祈求,希望得到庇佑。诗人最后以“遗荣草头露,老去如逝波”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认为荣誉如同草尖上的露珠,短暂易逝;而“长林结稠绿,斤斧无完柯”则反映了对自然破坏的担忧。他渴望在远离尘嚣的山林中找到宁静(“閒身寄霞外,萝屋山之阿”),通过修建池塘蓄水(“开池畜流水”)和种植莲花(“莲实鱼亦嘉”)来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同时,他也意识到家庭成员的无知(“家儿不解事,浪费泥与沙”)和生活的压力(“瓶空转局蹙,况此乖天和”)。最后,诗人引用汉代诏令(“蠲租值汉诏”)呼吁政府减轻人民负担,避免催收(“邑里无催科”),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
拥衲对芳丛,由来事不同。
鬓从今日白,花似去年红。
艳异随朝露,馨香逐晓风。
何须对零落,然后始知空。
风起洲渚寒,云上日无辉。
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旅雁方南过,浮客未西归。
已经江海别,复与亲眷违。
奔景易有穷,离袖安可挥。
欢觞为悲酌,歌服成泣衣。
温念终不渝,藻志远存追。
役人多牵滞,顾路惭奋飞。
昧心附远翰,炯言藏佩韦。
小邑居易贫,灾年民无生。
知浅惧不周,爱深忧在情。
旧业横海外,芜秽积颓龄。
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
州流涓浍合,连统塍埒并。
虽非楚宫化,荒阙亦黎萌。
虽非郑白渠,每岁望东京。
天鉴倘不孤,来兹验微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