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车谁唤阿香推,酿雨云头簇不开。
猛热急掀江汉立,先声偏上竹梧来。
高唐赋就何曾梦,杜曲诗成不费催。
颇欲灯前同夜酌,却愁牢落馈无台。
雷车谁唤阿香推,酿雨云头簇不开。
猛热急掀江汉立,先声偏上竹梧来。
高唐赋就何曾梦,杜曲诗成不费催。
颇欲灯前同夜酌,却愁牢落馈无台。
这首宋诗《五月二十七日夜大雨前三日热甚》是虞俦所作,描绘了夏日雷雨将至的场景。首句“雷车谁唤阿香推”以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雷声如车轮滚动,唤起阿香(可能指雨神)推动云朵的情景,预示大雨将至。次句“酿雨云头簇不开”进一步描绘了乌云密布、酝酿雨水的紧张气氛。
第三句“猛热急掀江汉立”写出了天气炎热异常,仿佛要将江汉之水都蒸发殆尽,而第四句“先声偏上竹梧来”则通过雷声先于雨点到达,强调了雷雨的迫近和气势。第五、六句“高唐赋就何曾梦,杜曲诗成不费催”,诗人借高唐神话和杜甫的诗句,表达对清凉雨意的期盼,同时也暗示自己并未因酷暑而心生烦闷,反而有所期待。
最后两句“颇欲灯前同夜酌,却愁牢落馈无台”,诗人想象在雨后与友人共饮,但又担心没有准备足够的酒食,流露出对雨后聚会的向往和一丝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生动,展现了夏日雷雨将至时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去岁出蜀初东游,峨舸大艑下荆州。
便风转头五百里,吟啸已在黄鹤楼。
戏拈铁笛吹出塞,水涌月落鱼龙愁。
明朝喧传古仙过,碧玉带束黄絁裘。
岂知一官自桎梏,簿书期会无时休。
丰城宝剑已化久,我自吐气冲斗牛。
洞庭四万八千顷,蟹舍正对芦花洲。
速脱衣冠挂神武,散发烂醉垂虹秋。
鸡栖及我未掩扉,犬虽远出暮自归。
司晨警夜职交举,簸糠弃粒报亦微。
查查双鹊更愧汝,庭树夜宿常相依。
岂怜主人老寂寞,暖热蓬户不忍违。
养鸱甚恩健即去,养鹰虽久饱亦飞。
嗟哉物性厚薄异,使我隐几空歔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