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偶作看山人,恍惚桃源路未真。
松榻夜寒云透枕,桂丛光满月为邻。
笛声谁弄沧洲夕,泉味犹甘窦乳春。
已办笔床茶灶在,扁舟莫厌日相亲。
归来偶作看山人,恍惚桃源路未真。
松榻夜寒云透枕,桂丛光满月为邻。
笛声谁弄沧洲夕,泉味犹甘窦乳春。
已办笔床茶灶在,扁舟莫厌日相亲。
此诗描绘了一位归隐山林的诗人,其生活与心境皆与自然和谐相融。首句“归来偶作看山人”点明了人物身份,即一位偶然选择隐居山林的观察者。次句“恍惚桃源路未真”则以桃花源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模糊界限。
接着,“松榻夜寒云透枕,桂丛光满月为邻”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静谧。松树与云的交融,桂树与月的映照,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而“笛声谁弄沧洲夕,泉味犹甘窦乳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笛声悠扬于傍晚的河洲之上,泉水甘甜如同春天的乳汁,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已办笔床茶灶在,扁舟莫厌日相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期待,他已准备好写作的工具与品茗的器具,希望每日都能与自然亲近,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清明一雪怪生寒,逗晓新晴雪未残。
要见海棠还傅粉,卷帘不彻急来看。
南溪春酒碧於江,北地鹅梨白似霜。
颓却老人山作王,更加食邑醉为乡。
春光如许天何负,雨点殊疏鷰不妨。
绝爱杞萌如紫蕨,为烹茗碗洗诗肠。
月细惟愁落,阳升未要忙。
出门鸡未觉,夹路稻初香。
涉世宁容嬾,侵星幸稍凉。
病来诗久废,觅句费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