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锦钱馀笑·其六》
《锦钱馀笑·其六》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佯狂真佯狂,踏碎东风影。

一任东风吹,花意乱不定。

闹闹人丛中,人人唤不应。

借问老先生,莫教是姓郑。

(0)
鉴赏

这首诗《锦钱馀笑(其六)》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看似狂放不羁的人物形象,他似乎在与自然界的风进行着某种对话,通过踏碎东风影、让东风随意吹拂,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佯狂真佯狂,踏碎东风影。” 开篇即以“佯狂”二字点明人物形象的表面特征,但紧接着的“真佯狂”则暗示了其行为背后的真实情感和深意。踏碎东风影,不仅展现了人物的豪迈与不拘小节,也暗含了对传统束缚的反叛。

“一任东风吹,花意乱不定。”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人物与自然的关系,东风的吹拂使得花朵的意态变得纷乱不定,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物内心情感波动的隐喻。

“闹闹人丛中,人人唤不应。” 在热闹的人群中,这位人物仿佛与世隔绝,无人能理解或呼唤到他。这种孤独感与前文的自由形象形成对比,凸显了人物内心的复杂与独特。

“借问老先生,莫教是姓郑。” 最后一句以疑问的形式结束,既是对老先生身份的询问,也可能是对人物身份的一种自我确认。姓郑的表述,或许暗含了对自身身份或所属群体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郑思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表达了对自由、个性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山居.梅谷

秾华敢争先,独立傲冰雪。

故当首群芳,香色两奇绝。

(0)

夜宿丞舍即事呈蒋大匠存诚苏少监元老·其一

群动夜方息,啾啾草间鸣。

残炎未云谢,遽作凉秋声。

秋风来几时,朝暮气已清。

虚窗置方榻,境寂身暂轻。

卧念平生怀,展转不得宁。

(0)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浚治西池

世间潢潦生蝌斗,闻说西池岁时久。

不应朝满夕已除,秋至先衰等蒲柳。

知公旁观久技痒,聊试他年膏苗手。

泥涂不忍海波臣,畚锸故烦牛马走。

尝闻汝水行地底,出没川原无不有。

溅溅忽作写盘珠,盎盎俄承注床酒。

清涵荇藻更姿媚,明烛须眉见妍丑。

巢莲永无龟曳尾,雨花定有鱼颁首。

使君佳政尽如此,说尹遥知不容口。

何由步屧逐春风,作社慇慇就田叟。

(0)

同叶翰林游虎丘分韵得丘字

四顾渺平野,孤撑见林丘。

常疑涌地出,傥复海所浮。

上有千人台,灵踪想前脩。

无情肯深义,顽石亦点头。

下有百尺渊,神光干斗牛。

阴崖不见日,草木皆先秋。

两晋多达士,东亭抑其流。

结庐远车马,寄此山之幽。

一朝施白足,弃去如毛輶。

矧伊桑下宿,肯作贾胡留。

(0)

夜过鄱阳湖三首·其二

平湖闻说浪如山,今夜扁舟自在还。

天象水光俱一色,此身安渡斗牛间。

(0)

句·其三

井花汲水银瓶冷,雁字吹高玉露寒。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