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横槎渡,山梯凿石开。
昔年经丧乱,故垒尚崔嵬。
地迥泉声响,天低晚色催。
迎人将騕袅,稍出白云来。
涧水横槎渡,山梯凿石开。
昔年经丧乱,故垒尚崔嵬。
地迥泉声响,天低晚色催。
迎人将騕袅,稍出白云来。
这首明代诗人梁兰的《荆湘道中(其二)》描绘了一幅山间行旅的画面。首句“涧水横槎渡”写的是诗人沿着涧流过河,木筏横截水面,展现出山水间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次句“山梯凿石开”则描绘了山路险峻,人们需开凿石壁以通行,显示出旅途的艰辛。
“昔年经丧乱,故垒尚崔嵬”两句,诗人回忆起过去战乱的岁月,古老的防御工事依然高大巍峨,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和对过往的沉思。接着,“地迥泉声响,天低晚色催”两句,通过远方泉水声和低垂的暮色,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氛围,暗示时光流逝和旅途的孤独。
最后一句“迎人将騕袅,稍出白云来”,以动态的景象收尾,意为山势逐渐升高,仿佛白马(騕袅)从云层中缓缓显现,给人以希望和期待,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荆湘道中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诗意。
往来四海五经年,制得沈香黑角冠。
土人笑指私相诧,赠我抺额青花缦。
白藤细笠黄皮屐,我今暂与俗相安。
从来入俗须从俗,且与扬波泛其澜。
万安藤枕细且滑,定安草簟冰纹寒。
携之花阴供午睡,要与家山一样看。
海风啸林夏不热,荔枝五月遍冈峦。
脱冠戴笠游其下,新衣黎葛轻如纨。
三杯粘酒颓然醉,先生颜赛荔枝丹。
倾筐倒来携满袖,饱啖还解带围宽。
东坡韶腹佞其舌,作词翻笑海翁酸。
秋光荡人怀,霁景媚澄池。
况乃琴书暇,水木憺多思。
因病谢朋侣,行行鸥鹭随。
阒寂见成感,羁閒多生悲。
忽听玄蝉噪,怅焉恋别离。
岂无携手好,要非心所私。
同为异乡人,聚散天之涯。
大海窅以深,萍槎安可期。
恻恻缄中情,毋令鱼鸟知。
洞口莽回复,石径亦盘纡。
茆茨藏山腹,云是老僧居。
问僧何名氏,住山几臈馀。
岁月浑不记,暗想结茆初。
檐树高于屋,草长没阶除。
自来此山住,迥与世人疏。
下山为汲水,入园为摘蔬。
同在山中人,不到老僧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