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口僧房》
《洞口僧房》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古风

洞口莽回复,石径亦盘纡。

茆茨藏山腹,云是老僧居。

问僧何名氏,住山几臈馀。

岁月浑不记,暗想结茆初。

檐树高于屋,草长没阶除。

自来此山住,迥与世人疏。

下山为汲水,入园为摘蔬。

同在山中人,不到老僧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老僧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洞口莽回复,石径亦盘纡”,描绘了通往僧房的山路,蜿蜒曲折,茂密的植被遮蔽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静谧感。

接着,“茆茨藏山腹,云是老僧居”点明了僧房的位置,隐藏在山腹之中,仿佛与世隔绝,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的主题。

“问僧何名氏,住山几臈馀”通过询问僧人的姓名和在山中居住的时间,暗示了僧人的生活简单而朴素,与外界的联系淡薄。

“岁月浑不记,暗想结茆初”表达了僧人对时间流逝的无感,以及对最初选择隐居生活的怀念,体现了其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檐树高于屋,草长没阶除”描绘了僧房周围的自然环境,树木高耸,草丛茂盛,与僧人的生活环境相和谐,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画面。

“自来此山住,迥与世人疏”强调了僧人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与世俗社会保持距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下山为汲水,入园为摘蔬”描述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单,通过汲水和摘蔬来满足基本需求,体现了其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

“同在山中人,不到老僧庐”最后两句表达了僧人与山中其他人的关系,虽然同处山中,但僧人却鲜少与他们接触,突出了其生活方式的独立与超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贫居自述·其七十五

剩得黄齑满瓮储,养生谁不要赢馀。

多因酒病仍耽酒,却为书穷反读书。

醉醒尽为千古戏,荣枯都是一场虚。

全凭山水供薪米,半作樵夫半作渔。

(0)

贫居自述·其三十二

一场春梦到邯郸,薄利轻名了性贪。

载酒携诗谁厚意,吟风弄月我闲谭。

情交似水何妨澹,世味如盐不厌咸。

自笑近来吟骨瘦,烟花那得尽肩担。

(0)

题四皓围棋图

对垒争誇搏击劳,偶然成败等秋毫。

从教末著安刘妙,肯似山中不著高。

(0)

三月忠州道中

日斜云淡远山低,三月王孙草色萋。

一叶频繁明月峡,六年流恋浣花溪。

盐齑有味名还薄,木铎无功道未西。

何日濯缨江海去,石床藤枕对凫鹥。

(0)

目极南山同前

南山山下水源深,淘出慈孙孝子心。

几处邱原青草合,万株桑梓白云阴。

望乡台古情偏切,昼锦堂高梦亦寻。

不道当年何驸马,朱门清夜月沈沈。

(0)

九日饮冰玉堂和韵十首·其六

论诗谁讶村夫子,爱酒自谈中圣人。

先哲风标应未泯,重阳诗酒且从新。

西风岂解通花信,万物原来有谷神。

今日醉侯吾佩印,肯教螺盏旋生尘。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