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玩槿花》
《玩槿花》全文
唐 / 羊士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何乃诗人兴,妍词属舜华。

风流感异代,窈窕比同车。

凝艳垂清露,惊秋隔绛纱。

蝉鸣复虫思,惆怅竹阴斜。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án槿jǐnhuā
táng / yángshìè

nǎishīrénxīngyánshǔshùnhuá
fēngliúgǎndàiyǎotiǎotóngchē

níngyànchuíqīngjīngqiūjiàngshā
chánmíngchóngchóuchàngzhúyīnxié

注释
何乃:为何。
诗人:写诗的人。
兴:兴起。
妍词:优美的词句。
属:归属。
舜华:古代美人的名字,此处泛指美女。
风流:才情出众。
异代:不同的时代。
窈窕:女子文静美好。
比:比拟。
同车:共享同一辆马车。
凝艳:凝聚的美丽。
垂:悬挂。
清露:清晨的露珠。
隔:隔着。
绛纱:红色的薄纱。
蝉鸣:蝉的叫声。
复:又。
虫思:虫子的鸣叫引发的思绪。
惆怅:忧郁、感伤。
竹阴:竹林的阴影。
斜:倾斜,这里指夕阳西下。
翻译
为何诗人在此兴起,美好的诗句献给舜华。
诗人的才情在不同世代间流转,如同美人与佳人共乘一车。
她的美丽如凝固的艳丽露珠,秋天的美景隔着薄纱显现。
蝉鸣和虫声唤起思绪,我在竹荫下感到惆怅。
鉴赏

此诗首句“何乃诗人兴”表明诗人对古代诗人的创作热情表示好奇与赞赏。"妍词属舜华"则是指诗人所创作的美丽诗篇如同远古时期帝王舜时代的文学艺术一样非凡。接下来的“风流感异代,窈窕比同车”表达了诗人的风格能够跨越时空,与前代诗人相媲美,犹如同乘一车。

"凝艳垂清露,惊秋隔绛纱"这两句描写槿花的鲜艳之色,如同清晨的露珠一般晶莹剔透,同时也形容了秋天微妙的气息,虽被轻纱所隔,但依然能够感受到。

最后,“蝉鸣复虫思,惆怅竹阴斜”则是写诗人在槿花盛开的环境中,听到蝉鸣之声,不禁引发了对昔日情怀的回忆与思念之情,心中充满了哀愁。在这斜阳映照下的竹林阴凉处,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复杂和深沉。

作者介绍
羊士谔

羊士谔
朝代:唐   籍贯:泰山(今山东泰安)   生辰:约762~819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猜你喜欢

西江月·其四听客话都门事

和议成时朝市,劫灰冷后楼台。九门龙尾筑金椎。

直御飙轮入内。白鼠黄獐竞进,饿麟饥凤谁悲。

秋风几见客思归。江左鲈鱼不贵。

(0)

送入我门来.和㤅伯师《明妃抱子图》原词,寓宜男之意,今更赓之

剖竹称王,依蒲得姓,龙庭汤饼筵开。

系出香溪,生小是香孩。

黄?羞结桃花子,奈胡语琵琶马上催。

问龙种可有,阏氏玉貌,冒顿雄材。

老上单于已老,还招汉宫燕燕,万里投怀。

他日文姬,粉本预安排。

蛾眉一例怜花蕊,更偷祀张仙祈燕禖。

取宜男瑞兆,兰香瓠白,送入门来。

(0)

洞仙歌·其二用前韵寄淇泉

银州北指,是当年织女,示现仙軿彩云处。

愿萧郎贵寿,长好长圆,花月底、换了颦烟泪雨。

玉阶携手话,红药将离,莫咏南朝谢郎句。

花下数归期,抹丽开时,应博得、罗帷心许。

待乞取、龙涎作香材,把玉琢猊炉,紫烟长聚。

(0)

尉迟杯.正月十六夜,月色佳甚,坐鲽舫中,倚此寄一二故人

灯珠转。又宝月、冷浸深深院。

莲催玉漏三终,蟾啮金扉双扇。

吴郎倚桂,刚看到、头番玉容满。

忆年时、殿压金鳌,一双青凤扶辇。

今宵寂寞行宫,料天上琼楼,玉宇寒浅。

碧海青天愁何限,曾几见、眉山翠展。

明烛底、相红荔白,莫悄入、唐宫拾粉箭。

想姮娥、玉帔归时,广寒依旧弦管。

(0)

满庭芳

未密先疏,才眠又起,汉宫垂柳如人。

慕陵九字,长共岁华新。

写向黄罗扇底,南唐主、逊此风神。

灵和殿、千丝万绪,犹是道光春。

永丰坊里树,翻劳太史,夜奏星文。

便长依玉座,徐引琴薰。

太液东风似剪,拈虫叶、细数春痕。

斜阳里,无肠可断,终感寿皇恩。

(0)

菩萨蛮.题马士英《千峰夕照图》

桃花扇底虫沙劫。南都乔木伤心色。残照下西岑。

难为瑶草心。天边百雁过。金粉江山破。

莫污女郎名。江南冯玉瑛。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