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蕙感秋风,馀芳人所采。
蔓草不择时,日劳盈车载。
分其贵贱姿,不为爱憎改。
草木妒兰生,兰因惧草浼。
滋锄失其宜,空谷徒相待。
独坐有幽人,起对孤情倍。
日暮叹芳微,千载琴歌在。
兰蕙感秋风,馀芳人所采。
蔓草不择时,日劳盈车载。
分其贵贱姿,不为爱憎改。
草木妒兰生,兰因惧草浼。
滋锄失其宜,空谷徒相待。
独坐有幽人,起对孤情倍。
日暮叹芳微,千载琴歌在。
这首诗通过对比兰与蕙与蔓草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兰蕙感秋风,馀芳人所采”描绘了兰花和蕙草在秋天的美丽景象,它们的香气吸引着人们前来采摘。接着,“蔓草不择时,日劳盈车载”则描述了蔓草不分季节地生长,每天都有人用车装载着它,暗示了蔓草虽无特定的珍贵之处,却也有人欣赏和利用。
“分其贵贱姿,不为爱憎改”进一步强调了兰花和蕙草不因外界的喜好或厌恶而改变自己本质的品质,体现了它们的高洁和坚持自我。然而,“草木妒兰生,兰因惧草浼”则揭示了自然界中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与嫉妒,兰花担心与蔓草的接触会玷污自己的清白,反映了生命间的微妙关系和复杂情感。
“滋锄失其宜,空谷徒相待”警示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同时,要谨慎行事,避免误伤无辜或破坏和谐。最后,“独坐有幽人,起对孤情倍。日暮叹芳微,千载琴歌在”描绘了一位孤独的隐士在傍晚时分感慨于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他的琴声仿佛穿越千年,传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探讨了生命的价值、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在世间的角色与命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