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匣中藏,暗室夜常明。
欲知天将雨,铮尔剑有声。
神龙本一物,气类感则鸣。常恐跃匣去,有时暂开?。
煌煌七星文,照曜三尺冰。
此剑在人间,百妖夜收形。
奸凶与佞媚,胆破骨亦惊。
试以向星月,飞光射搀枪。
藏之武库中,可息天下兵。
柰何狂胡儿,尚敢邀金缯。
宝剑匣中藏,暗室夜常明。
欲知天将雨,铮尔剑有声。
神龙本一物,气类感则鸣。常恐跃匣去,有时暂开?。
煌煌七星文,照曜三尺冰。
此剑在人间,百妖夜收形。
奸凶与佞媚,胆破骨亦惊。
试以向星月,飞光射搀枪。
藏之武库中,可息天下兵。
柰何狂胡儿,尚敢邀金缯。
这首诗名为《宝剑》,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诗中以宝剑为象征,寓言深沉。首句“宝剑匣中藏,暗室夜常明”描绘了宝剑虽被隐藏,其内在的光芒却依然照耀,暗示了人才或利器即使在困境中也保持其价值和力量。接下来,“欲知天将雨,铮尔剑有声”通过自然现象,预示着风云变幻,暗示时机的到来。
“神龙本一物,气类感则鸣”运用龙的传说,进一步强调宝剑与天地自然的感应,以及其不凡的特质。诗人担心宝剑终将出鞘,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煌煌七星文,照曜三尺冰”描绘宝剑的锋芒,如同星辰照亮寒冷,具有震慑邪恶的力量。
“此剑在人间,百妖夜收形”表明宝剑的存在能震慑邪祟,维护正义。“奸凶与佞媚,胆破骨亦惊”则直接揭示了宝剑对于清除世间不正之气的作用。最后,“试以向星月,飞光射搀枪”展现了宝剑的威力,若能妥善使用,足以平息战乱。
然而,诗人忧虑的是“奈何狂胡儿,尚敢邀金缯”,即外敌的威胁仍在,呼唤和平的愿望并未实现。整首诗以宝剑隐喻人才或国家的利器,表达了对社会稳定和安宁的期盼。
春满皇都淑气清,偶来纵目一舒情。
远山漠漠平临野,绿柳依依半出城。
负郭牛羊初散牧,隔花莺鸟自和鸣。
玉泉近绕宫墙过,香雾遥从岛树生。
天上旌旗回仗影,人间箫管杂歌声。
也知圣代多恩泽,况是丰年乐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