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邻有幽竹,潜筠穿我庐。
往来地已密,心乐道者居。
残花回往节,轻条荫夏初。
闻钟北窗起,啸傲永日馀。
北邻有幽竹,潜筠穿我庐。
往来地已密,心乐道者居。
残花回往节,轻条荫夏初。
闻钟北窗起,啸傲永日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居简出的生活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好与内心平和的向往。开篇“北邻有幽竹,潜筠穿我庐”两句,以竹为象征,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坚韧等美德,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又反映了他内心的清高。
“往来地已密,心乐道者居”则转而描绘出一种生活状态,由于人来人往的地理位置,使得诗人的内心感到愉悦。这不仅是对外界活动的观察,更是诗人内在情感的流露。
“残花回往节,轻条荫夏初”两句通过季节的转换和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享受孤独生活的心境。这里的“残花”与“轻条”,都是对春末夏初景象的精致刻画,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也触动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闻钟北窗起,啸傲永日馀”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在听闻寺庙钟声后,内心的那份宁静与满足。这里的“北窗”、“永日”,构建了一种超脱俗世纷扰、专注于内心世界的情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展现了诗人追求一种宁静、淡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想。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