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箸与玉杯,其流至亡国。
箪瓢陋巷间,千载有遗德。
采采陌上花,岂无好颜色?
终然易零落,岁晚愧松柏。
象箸与玉杯,其流至亡国。
箪瓢陋巷间,千载有遗德。
采采陌上花,岂无好颜色?
终然易零落,岁晚愧松柏。
这首诗通过对比象箸玉杯的奢华与箪瓢陋巷的简朴,表达了对物欲与道德的反思。"象箸与玉杯,其流至亡国",暗示了过度奢华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国家衰败,具有警示意义。接下来,诗人赞赏在贫困环境中仍能保持美德的人,如"箪瓢陋巷间,千载有遗德",赞美他们的高尚品质。"采采陌上花"象征短暂的美好,"岂无好颜色"是对这些美好瞬间的肯定,但随后"终然易零落"揭示出其不持久性,与"岁晚愧松柏"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坚贞不屈精神的推崇。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斐然偶成章,和者盖凡几。
风骚李杜坛,可望不可至。
而况濂洛徒,每叹吾已已。
岂无愿学心,衰懦鼓不起。
何方有神医,与我三换髓。
道在一唯间,不在落笔驶。
君谈何容易,仆也敢当此。
平生一青灯,事半功则倍。
遗书亦具存,言固不尽意。
勉矣山林人,优哉聊卒岁。
落帆鸬鹚步,倚策羊裘轩。
纷披稚筱閒,森郁古木尊。
幽蹊石齿齿,醉袖风翻翻。
缅怀台上人,老藓双骭存。
宁知天九重,不博月一痕。
咄哉侯君旁,坐受富贵吞。
先生无乃误,肯与痴人言。
吾诗亦赘矣,舐舌不可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