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然偶成章,和者盖凡几。
风骚李杜坛,可望不可至。
而况濂洛徒,每叹吾已已。
岂无愿学心,衰懦鼓不起。
何方有神医,与我三换髓。
道在一唯间,不在落笔驶。
君谈何容易,仆也敢当此。
平生一青灯,事半功则倍。
遗书亦具存,言固不尽意。
勉矣山林人,优哉聊卒岁。
斐然偶成章,和者盖凡几。
风骚李杜坛,可望不可至。
而况濂洛徒,每叹吾已已。
岂无愿学心,衰懦鼓不起。
何方有神医,与我三换髓。
道在一唯间,不在落笔驶。
君谈何容易,仆也敢当此。
平生一青灯,事半功则倍。
遗书亦具存,言固不尽意。
勉矣山林人,优哉聊卒岁。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答费司法(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李杜风骨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才华未被发现的感慨。
诗的开篇“斐然偶成章,和者盖凡几”表达了诗人偶尔间断地写作,但真正能够理解其意境的人却很少。紧接着,“风骚李杜坛,可望不可至”抒发了诗人对于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崇拜之情,虽然向往,却感觉到自己的能力还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
“而况濂洛徒,每叹吾已已”则表达了对比自己与同时代人的无奈感慨。这里的“濂洛徒”指的是当时聚集在洛阳一带的文人墨客,他们或许也有才华未被发现的苦恼。
诗中“岂无愿学心,衰懦鼓不起”则显露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甘平庸,他渴望有所成就,却感觉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接着,“何方有神医, 与我三换髓”是一种比喻,希望找到能够激发自己潜力的“神医”。
“道在一唯间,不在落笔驶”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即真正的艺术境界不仅仅在于字面上的堆砌,而是在于内心深处的感悟与领会。
“君谈何容易,仆也敢当此”则是对他人的谈论进行反驳,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的坚信和自信。紧接着,“平生一青灯,事半功则倍”抒发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勤奋与付出,以及对成就的渴望。
最后,“遗书亦具存,言固不尽意”表达了即使留下来的文字也无法完全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全诗结束于“勉矣山林人,优哉聊卒岁”,这句话中透露出一种对生活和文学创作的无奈感慨,以及对自己将要度过艰难岁月的准备。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方岳在才华、成就与自我认知之间的挣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