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气未胜,重为阴所乘。
涔涔积雨阕,惨惨馀寒增。
流云郁不开,烈风尚凭陵。
夜阑闭户牖,青晕生昏灯。
僮仆悉已眠,书几久攲凭。
涉猎阅旧闻,暂使心魂澄。
有如行役归,丘园恍重登。
又如远别离,邂逅逢友朋。
嗟嗟宦游子,何异鱼入罾。
夺其性所乐,强以所不能。
人生本不劳,苦被外物绳。
坐愁清旦出,文墨来相仍。
吏徒纷四集,仆仆如秋蝇。
烦中剧沸鼎,入骨真可憎。
安得插六翮,适意高飞腾。
春阳气未胜,重为阴所乘。
涔涔积雨阕,惨惨馀寒增。
流云郁不开,烈风尚凭陵。
夜阑闭户牖,青晕生昏灯。
僮仆悉已眠,书几久攲凭。
涉猎阅旧闻,暂使心魂澄。
有如行役归,丘园恍重登。
又如远别离,邂逅逢友朋。
嗟嗟宦游子,何异鱼入罾。
夺其性所乐,强以所不能。
人生本不劳,苦被外物绳。
坐愁清旦出,文墨来相仍。
吏徒纷四集,仆仆如秋蝇。
烦中剧沸鼎,入骨真可憎。
安得插六翮,适意高飞腾。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阴冷春日的景象和心境。春天本应万物复苏,但这里却是“春阳气未胜”,说明春天的暖意还不足以驱散严寒,反而被阴霾所笼罩。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沉重。
“涔涔积雨阕”和“惨惨馀寒增”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春日的阴霾似乎无休止地积聚,寒意也随之加深。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一种无法摆脱的萧瑟。
接下来的“流云郁不开,烈风尚凭陵”则表达了一种被动和束缚感,连天空都被厚重的云层所掩盖,连风也带着强烈的力量在山岭间肆虐。这样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不畅与压抑形成呼应。
“夜阑闭户牖,青晕生昏灯”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处时的孤寂情状,室内外皆是静谧而阴沉。连书几也久未触碰,显然是心境不宁,不愿或无力于文字。
“涉猎阅旧闻,暂使心魂澄”则透露出诗人寻求慰藉的一种方式——通过阅读古代的记载来暂时安抚自己的心灵。这里的“暂使心魂澄”表达了一种短暂的心灵释放和平静。
然而,接下来的“有如行役归,丘园恍重登”却又将这种平静打破,将诗人的内心比作远行者归家时那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故土的思念,又有重新面对现实的无奈。
更进一步的是,“又如远别离,邂逅逢友朋”则将这种情感提升到了更深的层次,将诗人的境遇比作远行者与亲朋好友告别的那种痛苦和孤独。这里的“邂逅”一词尤为生动,它形容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难以挽回。
随后,“嗟嗟宦游子,何异鱼入罾”则是一种深切的叹息和自我认同。诗人将自己比作在仕途上奔波的人,将自己的境遇比喻为鱼儿陷入网罗,无从逃脱。
“夺其性所乐,强以所不能”表达了对自由与本性的渴望,以及现实中的不得志和无力回天。这种感慨不仅是诗人个人的,也代表了一种普遍的人生困境。
最后,“人生本不劳,苦被外物绳”则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认为人生原本不应如此劳碌,只是在现实世界中被种种外在因素所束缚。这种感慨充满了哲理与悲凉。
“坐愁清旦出,文墨来相仍”则是诗人对写作的渴望和依赖。在这阴冷春日的早晨,诗人的内心充满忧愁,而文字成为了他唯一的情感出口和心理慰藉。
最后,“吏徒纷四集,仆仆如秋蝇”则描绘了官场中的混乱与无序,以及诗人在其中的尴尬处境。这里的“仆仆如秋蝇”形容了一种小人众多、喧哗拥挤的情景,显示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不满和厌倦。
“烦中剧沸鼎,入骨真可憎”则是对内心煎熬与痛苦的一种形容,这种感觉渗透到骨髓之深,是难以忍受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得插六翮,适意高飞腾”便显得尤为珍贵。这是一种对于自由和超脱现实羁绊的憧憬和向往。诗人渴望能够像鸟儿一样拥有翅膀,任由心灵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阴冷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切剖析,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状态的抒发,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