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食媮衣岂足论,诸公何见为开尊。
诗书虽读道何有,爵德咸无齿敢言。
泉下年年孤祖考,眼前事事负乾坤。
幸随草木酣秋色,晚节黄花别立根。
苟食媮衣岂足论,诸公何见为开尊。
诗书虽读道何有,爵德咸无齿敢言。
泉下年年孤祖考,眼前事事负乾坤。
幸随草木酣秋色,晚节黄花别立根。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的作品,题为《谢岩上张伯春伯齐兄弟子侄惠生日诗》。诗中,诗人首先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轻视,认为苟且度日不足以谈论,他质疑在座的诸公为何还要举行庆祝活动。接着,诗人感慨自己虽然读书却未能在道德上有所建树,对于功名和德行的追求都无所成就,因此不敢妄加评论。
诗人感叹自己的祖辈在地下长眠,而自己在人世间却未能尽责,辜负了天地赋予的使命。他庆幸能与自然共赏秋色,最后以晚年的决心,比喻自己像秋天的菊花,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坚守本心,独立不移。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农事方殷春已归,绿云满掘春秧齐。
秧马既具田成畦,尚欠有物平水泥。
横木叉头手自携,荡磨泥面如排挤。
人畜一过饶足蹄,却行一抹前踪迷。
莹滑如展黄玻瓈,插莳足使无高低。
处污不染濯清溪,归来自洁从高栖。
一遇诗人经品题,附名农谱名始跻,愿言永用同锄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