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闻普陀,乃在冯夷国。
何年实飞来,得非五丁力。
列巘亘百里,兹峰更奇特。
松杉半龙形,丰草无荆棘。
是时秋雨霁,碧嶂净如拭。
洞閟元圃霞,顶碍扶桑日。
石骨无寸土,空翠状非一。
云埋大壑晴,水溜阴涯黑。
想像水月姿,华鬘土花蚀。
鬼磷走深宵,香界绝火食。
小憩石梁滑,半渡悬藤仄。
山风吹薜衣,魑魅壮行色。
在昔闻普陀,乃在冯夷国。
何年实飞来,得非五丁力。
列巘亘百里,兹峰更奇特。
松杉半龙形,丰草无荆棘。
是时秋雨霁,碧嶂净如拭。
洞閟元圃霞,顶碍扶桑日。
石骨无寸土,空翠状非一。
云埋大壑晴,水溜阴涯黑。
想像水月姿,华鬘土花蚀。
鬼磷走深宵,香界绝火食。
小憩石梁滑,半渡悬藤仄。
山风吹薜衣,魑魅壮行色。
这首清代彭俊生的《观音崖》描绘了一处神秘而壮丽的山景。诗人以普陀山为背景,想象其来历可能与神话中的五丁开山有关,显示出山峰的非凡气势。峰峦绵延百里,观音崖更是独特,松杉如龙形,草木丰茂,环境清幽。秋雨过后,山色如洗,洞穴霞光四溢,山顶遮挡了太阳,显出神秘莫测。
山体由坚硬的石骨构成,没有土壤,空翠之色千变万化。云雾缭绕的山谷在晴天中显得深邃,涧水在阴暗处闪烁着黑色。诗人还描绘了夜晚的奇异景象,鬼火闪烁,香烟缭绕,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行走在险峻的石梁和藤蔓间,山风轻拂,使人心生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观音崖的自然之美和超凡之感,充满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和诗人的情感投射。
佐邑惭无术,敢言贫与清。
风骚谁是主,烟月自关情。
卷箔当山色,开窗就竹声。
怜君惠嘉句,资我欲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