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人文禹甸开,千山楩杞建章材。
腾空雨挟龙门上,蹑景风从马邑来。
彩笔祇应推晋问,黄金端不让燕台。
共称公子贤多客,卓荦谁当五士才。
万古人文禹甸开,千山楩杞建章材。
腾空雨挟龙门上,蹑景风从马邑来。
彩笔祇应推晋问,黄金端不让燕台。
共称公子贤多客,卓荦谁当五士才。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晋阳贡院试士作呈侍御饶公三首(其一)》。诗中描绘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盛况,以及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首联“万古人文禹甸开,千山楩杞建章材”,以“禹甸”象征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赞美了自古以来人文的繁荣。接着“千山楩杞建章材”则描绘了山林中生长的楩木和杞木,比喻为选拔人才的宝贵资源。
颔联“腾空雨挟龙门上,蹑景风从马邑来”,运用了龙门和马邑两个典故,分别指代科举考试和地理位置,形象地描绘了考生们如腾空而起的雨点,带着希望与努力,向着龙门(科举考试的象征)奋力冲刺;同时,也暗示着来自不同地方的优秀学子汇聚一堂,共同追求知识与理想的旅程。
颈联“彩笔祇应推晋问,黄金端不让燕台”,通过“彩笔”和“晋问”的典故,赞扬了晋国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并将之与“黄金”和“燕台”相提并论,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奖励,表达了对人才的尊重和推崇。
尾联“共称公子贤多客,卓荦谁当五士才”,直接赞美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称他们贤能且多才多艺,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众多的才子中,谁能像古代五位杰出的士人那样,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呢?这既是对当时人才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庄严与神圣,更体现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以及对知识传承与创新的重视。
天涯春色已平分,桃李阴阴昼掩门。
黄素久无人问字,绿醽时有客来樽。
栖迟未叹流光远,寂寞还令此道存。
珍重故人勤问讯,暮年忧乐任乾坤。
华堂合乐轰春昼,凤叫龙嘶画鼍吼。
琼猊压地开组绣,美人舞兮献君寿。
红婆娑兮翠蚴蟉,雪翻花兮风入柳。
曳轻裾兮扬綵绶,金鸾飞兮玉麟走。
入急破,大垂手。
香檀扎扎江雨骤,情凝力定方举袖。
烟收雾敛曲彻后,锦盈车兮珠满斗。
夜来早得东风信,潇湘一川新绿,柳色含晴,梅心沁暖,春浅千花如束。
银蝉乍浴。正沙雁将还,海鳌初矗。
云拥旌旗,笑声人在画阑曲。
星虹瑶树缥缈,佩环鸣碧落,瑞笼华屋。
露耿铜虬,冰翻铁马,帘幕光摇金粟。迟迟倚竹。
更为把瑶尊,满斟醽醁。回首宫莲,夜深归院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