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牢夜半响林间,催起征人出故关。
细雨骑驴松炬火,照驮残梦过青山。
蒲牢夜半响林间,催起征人出故关。
细雨骑驴松炬火,照驮残梦过青山。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行军途中的凄凉与孤寂之感。首句“蒲牢夜半响林间”,以蒲牢(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形容战鼓)在深夜的林间响起,象征着军队的集结和行动的开始,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接着,“催起征人出故关”一句,直接点明了行军的目的地是遥远的边关,暗示了战争或远行的艰辛与挑战。
“细雨骑驴松炬火”这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军途中自然环境的特征。细雨蒙蒙,骑驴而行,松炬火光在雨中摇曳,不仅渲染了行军的艰难,也增添了一种诗意的美感。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对行军者坚韧不拔精神的隐喻。
最后一句“照驮残梦过青山”,将画面推向高潮。驮着行军者的马匹,穿越连绵的青山,似乎连梦都已破碎,只剩下现实的疲惫与坚持。这句话既是对旅途劳顿的写照,也表达了对远方目标的坚定追求,以及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希望与信念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行军途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既有壮丽的气势,又不乏细腻的情感流露,是一幅动人心魄的边塞行军图。
渺长江、浩无今古,悠悠经几流景。
桥家松竹知何在,寂历丹枫如锦。
行阵整。
想斗舰连艘,谈笑烟灰冷。
寒光万顷。
算只有当年,暮天霜月,惨澹照山影。
元戎队,画角梅花缓引。
楼船飞渡波稳。
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
应暗省。
使万里尘清,谁逊周公瑾。
勋名不泯。
看阳蛰潜开,老龙挟雨,渊睡为民醒。
荆溪清晓。
问昨夜南枝,几分春到。
一点幽芳,不待陇头音耗。
亭亭水边月下,胜人间、等闲花草。
此际风流谁似,有孄窝诗老。
向虚檐、淡然索笑。
任雪压霜欺,精神越好。
最喜庭除,下映紫兰娇小。
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早。
移傍玉阶深处,趁天香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