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山不改,溪边台已倾。
越兵来处路,流水尚哀声。
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
亡国不知谁,空令怨溪水。
溪上山不改,溪边台已倾。
越兵来处路,流水尚哀声。
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
亡国不知谁,空令怨溪水。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越来溪》描绘了一幅溪流边的历史沧桑画面。首句“溪上山不改”暗示着溪流旁的山峦依旧如故,然而接下来的“溪边台已倾”则揭示了时光流转,曾经的建筑遗迹已经破败。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越兵来处路,流水尚哀声”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痕迹,通过提及越兵的行经之路,以及流水仿佛还回荡着哀伤之声,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过往战争的沉痛记忆和对逝去和平的怀念。
后两句“昨日荷花生,今朝菱叶死”以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世事无常,昨日的荷花盛开,今日却只剩下菱叶凋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轮回。最后,“亡国不知谁,空令怨溪水”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国家衰亡的感慨,以及对无处发泄的哀怨只能归咎于溪水的无奈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溪水为线索,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的交织,寓言般地传达出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南渡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招摇。
天子迎春取今夜,王公献寿用明朝。
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
宜将岁酒调神药,圣祚千春万国朝。
结构天南畔,胜绝固难俦。
幸蒙时所漏,遂得恣闲游。
路石荫松盖,槛藤维鹤舟。
雨霁花木润,风和景气柔。
宝殿敞丹扉,灵幡垂绛旒。
照曜芙蓉壶,金人居上头。
翔禽拂危刹,落日避层楼。
端溪瀰漫驶,曲涧潺湲流。
高居何重沓,登览自夷犹。
烟霞无隐态,岩洞讵遗幽。
奔驷非久耀,驰波肯暂留。
会从香火缘,灭迹此山丘。
洛桥风暖细翻衣,春引仙官去玉墀。
独鹤初冲太虚日,九牛新落一毛时。
行开教化期君是,卧病神祇祷我知。
十载丈夫堪耻处,朱云犹掉直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