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举贤良,先弃后乃收。
巍然置第一,晚封平津侯。
陆贽举韩愈,亦以再举售。
其论《不贰过》,即以前文投。
一君与一相,取舍岂自由。
得失故有命,际会良悠悠。
公孙举贤良,先弃后乃收。
巍然置第一,晚封平津侯。
陆贽举韩愈,亦以再举售。
其论《不贰过》,即以前文投。
一君与一相,取舍岂自由。
得失故有命,际会良悠悠。
此诗《读史》由清代诗人程梦星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公孙举贤良、陆贽举韩愈的叙述,揭示了历史中选拔人才的复杂性与偶然性。
首句“公孙举贤良,先弃后乃收”,描绘了公孙在选拔贤良时的抉择过程,起初放弃,后来却选择了他,最终使此人脱颖而出。接着,“巍然置第一,晚封平津侯”描述了这位被选中的贤良最终获得极高荣誉,成为平津侯,地位显赫。
随后,“陆贽举韩愈,亦以再举售”提到另一位历史人物陆贽,他推荐了韩愈,并且韩愈通过两次推荐最终得到认可。这里特别提到了韩愈的文章《不贰过》,表明陆贽在推荐时考虑了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其论《不贰过》,即以前文投”解释了陆贽推荐韩愈的原因,是因为韩愈的文章《不贰过》表现出了他的才华和见解。
最后,“一君与一相,取舍岂自由”强调了君主与宰相在选拔人才时并非完全自主,他们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得失故有命,际会良悠悠”则表达了得与失往往由命运决定,机遇的降临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深刻探讨了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偶然性,以及命运与机遇在其中的作用。
我闻华顶十月朔,日月同度传奇观。
此语近怪疑信半,不曾神树徵星官。
葛岭冬孟之上日,独称晓日光流丹。
阳月初阳腾瑞曜,此理平易何疑焉。
天鸡鸣后海波沸,玫瑰靺鞨朱火殷。
葛翁吞光得仙道,东将入海扶桑攀。
至今台下遗丹灶,欲往寻之阻路艰。
遥天盼断征鸿影,都门尺书才到。
示我新题,书君旧感,一吐先生怀抱。翻增懊恼。
恼隔岸江潮,莫寻孤棹。
具有先型,触来风木泪多少。
儒林已传不朽,佛龛今供养,天地同老。
宝瑟尘生,金炉香烬,举世凄凉同调。花飞水杳。
料天上修文,玉楼先召。一阁淩虚,数峰青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