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
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
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
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
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期间乡村的萧瑟景象和人们的悲凉心情。"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表达了在春节这个本应热闹非凡的时刻,却充满了离别的哀伤,每个角落都回荡着悲切的哭泣声,连路过的人和牲口都似乎感受到了这种情绪而行动迟缓。"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则形象地描写了乡村中的冷清与静谧,没有了往日热闹的气息,只有村里温暖的阳光和人们斩伐桑树的声音。
"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中,诗人通过历史典故表达自己的哀思。杨子是战国时期的人,他悲痛于天下之事;介推则是古代的一位忠臣,他为了阻止暴君的残害而自焚。这里借这两个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忧虑和悲哀。
"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表达了诗人的乡愁和对家乡的眷恋。在清明时节,这个本应是祭扫先祖、亲情团聚的时候,诗人却只能在远方怀念着故土,愿意承担一切过错,只为了能够回到那片充满回忆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乡村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借用,表达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往昔美好的怀念。
峰来自何年,到此遂常住。
阴森碧云寒,岧峣空翠注。
松竹满缨络,眉目秀可数。
洞壑迥玲珑,转入灵气冱。
此中谁往来,疑有真人聚。
冷泉绕峰出,峰头滴云赴。
山亭署翠微,尚有蕲王句。
英烈想当年,萧疏蹇驴步。
小坐发长怀,两峰片云吐。
游人跂月明,雨到亦堪赋。
阴晴理何常,山灵自朝暮。
梦阑一宿觉,待向三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