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得也哥哥,途远山高奈何。
畏日流金兮长夏,荫人有樾兮无柯。
足茧兮撑狞,口渴兮烟生。
思量有底亏人处,不处高堂长路行。
行不得也哥哥,途远山高奈何。
畏日流金兮长夏,荫人有樾兮无柯。
足茧兮撑狞,口渴兮烟生。
思量有底亏人处,不处高堂长路行。
这首诗《九禽言(其七)》由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通过描绘行旅之人的艰辛与内心挣扎,展现了旅途中的困苦与思考。
首句“行不得也哥哥”,以口语化的表达,直接点明了行旅之难,仿佛在耳边回响,让人感同身受。接下来,“途远山高奈何”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漫长和险峻,山高路远,无从回避,凸显了行者的无奈与挑战。
“畏日流金兮长夏,荫人有樾兮无柯”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夏日的酷热比作熔金,形象地描绘了炎热难耐的环境;同时,以树荫下的凉爽对比行者的困境,反衬出旅途的艰难与孤独。
“足茧兮撑狞,口渴兮烟生”则直接描述了行者身体上的痛苦:脚底生茧,忍受着疼痛的折磨;口渴难耐,连空气都仿佛化为了烟雾。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行者在外在环境和身体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最后,“思量有底亏人处,不处高堂长路行”表达了行者内心的反思与抉择。在面对艰难的旅途时,他开始思考,是否真的有必要如此辛苦地行走?是否应该选择更为舒适的生活方式?这一句不仅揭示了行者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行旅之人的具体描绘,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挑战,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的深邃思考。薛季宣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旅途中的苦楚与哲理,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反映人生百态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