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石,静默得自如。
林泉忘饥渴,天地为蓬庐。
点头听说法,守介耽幽居。
偶触片云起,膏雨遍海隅。
人生不如石,静默得自如。
林泉忘饥渴,天地为蓬庐。
点头听说法,守介耽幽居。
偶触片云起,膏雨遍海隅。
这首诗以“人生不如石”开篇,将人与自然中的石头进行对比,突出了石头的静默与自如,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接着,“林泉忘饥渴,天地为蓬庐”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点头听说法,守介耽幽居”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他似乎在倾听佛法,坚守自己的信念,沉浸在宁静的生活中。最后,“偶触片云起,膏雨遍海隅”以自然景象的变化作为结尾,既是对前文“天地为蓬庐”的呼应,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超脱境界的追求。
天末春将老。过清明、海棠开罢,柳绵吹少。
几日子规啼不住,枨触离人怀抱。
看一片、黏天芳草。
绿到平芜将尽处,又斜阳、云外青山绕。
空望远,长安道。故人此际应西笑。
还念我、麻衣饮墨,缁尘扑帽。
十载词场供跌宕,赢得中年近了。
况岁晚、江湖潦倒。
哀竹豪丝苍生志,尽昂头、付与苏门啸。
龙气在,鸿飞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