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官出守平江二首·其二》
《送官出守平江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萧立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班玉通明散早朝,春风桃李满江皋。

自然著我尘劳没,安得如公勇退高。

地近黄扉才一武,天教清梦更三刀。

仪刑渴想催归衮,只借阑门水半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官员赴任平江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句“班玉通明散早朝”以“班玉”象征朝廷的庄严与官员的尊贵,通过“通明散早朝”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有序的氛围。接着,“春风桃李满江皋”一句,运用了春日桃李盛开的意象,不仅渲染了季节的变换,也暗喻了新官上任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自然著我尘劳没,安得如公勇退高”表达了对官员坚守职责、勤勉为国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能够像这位官员一样勇于退身、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诗歌在赞美之余,也蕴含了一丝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地近黄扉才一武,天教清梦更三刀”则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官员与朝廷的距离以及内心的清正与梦想。这里的“黄扉”指代朝廷,而“清梦”与“三刀”则分别代表了官员的清廉与对公正的渴望,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最后,“仪刑渴想催归衮,只借阑门水半篙”表达了对官员归隐或回归本心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当前官场环境的一种反思。整首诗在赞美与反思之间找到了平衡,既是对官员个人品质的颂扬,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萧立之
朝代: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宋文信国公铁如意歌书于拓本左方

大魁天下早如意,对策法天天庙器。

为有忠肝铁铸成,旧藏手泽犹生气。

六百年前殉国身,摩挲古铁空伤神。

曾经百战思兴复,握此指挥千万军。

呜呼唾壶击缺声何壮,欲破头颅除贾相。

宋祚天心难挽回,临刑下拜犹南向。

君不见姓氏铮铮小篆镌,毡锥藤纸广流传。

读书意欲学何事,取义成仁如铁坚。

(0)

前侍郎李鹤峰遗像

嗟公起炎徼,天荒破完璞。

百驽骇骐麟,万鸟睹鸑鷟。

持衡遍东南,蒐材尽棫朴。

群讶藻缤纷,无奈气雄独。

时峨头上冠,肯画纸尾诺。

土流或遭点,吏牍常苦驳。

率真泯周防,嫉恶类严酷。

世久熟夸毗,谁容献牙角。

遂以阳子刚,坐下邹生狱。

功名虽不终,文采良自足。

风流前辈传,科第后贤续。

毁誉久而平,行义徐可录。

再世寓浮萍,百年等风烛。

易乾主乎刚,夕惕谨无欲。

坤动直以方,柔顺固所勖。

试参过去因,更与将来告。

(0)

移居八角琉璃井·其二

不费多金早得邻,王言孙盛往来频。

车犹可售能供客,釜不因人且讳贫。

深巷月来常半夜,晴檐花暖易成春。

可知心计粗还未,卖饼歌时听最亲。

(0)

题顾亭林先生遗像

天生云鹤未教飞,万古青霄望羽衣。

伊傅胸期巨川楫,夷齐身世首阳薇。

登临到处关经济,考订何人任是非。

遗像清高容肃拜,菰中心事尚依稀。

(0)

题绿阴春泛图

最爱风光好,江南二月天。

波平杨柳岸,人上木兰船。

树近层楼隐,云低远嶂连。

胜游成往事,梦想已多年。

(0)

读杨蓉裳先生芙蓉山馆诗用集中李墨庄诗韵·其二

踏遍好山水,奇光惬清节。

饱饫烟霞气,溶溶一腔雪。

摩挲三尺剑,尚带焉耆血。

回首誓师时,浩歌声激烈。

迸入五色肠,翻觉八叉拙。

迩来染翰余,泊然味禅悦。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