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丁未五月六日拉黄思元丈放舟韩江登三元塔绝顶已陪太守金公别驾刘公观竞渡仍登塔传杯观者如堵薄暮就江东陆回时连日盛雨此日则独晴云漫赋四章用纪乐事·其一》
《丁未五月六日拉黄思元丈放舟韩江登三元塔绝顶已陪太守金公别驾刘公观竞渡仍登塔传杯观者如堵薄暮就江东陆回时连日盛雨此日则独晴云漫赋四章用纪乐事·其一》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昨日天中节,今朝兴未阑。

凤城寻一苇,鳄渚放双竿。

海近涛声急,风高气色寒。

须臾登彼岸,转觉是飞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丁未年五月六日,在韩江上乘舟游玩,最终登上了三元塔绝顶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友情的珍惜。

首句“昨日天中节,今朝兴未阑”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着节日的氛围并未消散,反而激发了诗人的兴致。接着,“凤城寻一苇,鳄渚放双竿”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寻找芦苇划船和在鳄渚放双竿钓鱼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

“海近涛声急,风高气色寒”描绘了临近大海时的景象,涛声急促,风高气寒,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而“须臾登彼岸,转觉是飞翰”则表达了诗人迅速到达彼岸后的惊喜之感,仿佛自己如同飞鸟般自由翱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瞬间,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欢乐时光,充满了生活的诗意与情趣。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感事八首·其八

白日城门四不开,就中情状颇难猜。

乘时早定安边计,只恐春深牧马来。

(0)

感事八首·其六

紫荆西望白云山,腹里云中指顾间。

好降丝纶促诸将,急操兵马备三关。

(0)

山中杂诗·其二

园果垂丹实,园丁日夜看。

未曾供寝庙,不敢献中官。

(0)

方日升杂画四首·其一鸡雏

鸡雏不离母,离母声不休。

如何宦途人,岁岁天边游。

(0)

八月二十日游千佛寺二首·其二

晚秋何似暮春登,复嶂回峦翠且层。

岩菊有霜行可采,寺门无雨坐堪凭。

情知幻境谁非客,恍记前身我是僧。

閒上法台翻贝叶,天花不见土花凝。

(0)

石溪殷子约游永宁寺不果

寺古尘嚣昼不侵,杖藜萧洒散愁心。

三山影落花龛迥,五月寒生碧殿深。

腊久老僧长入定,雨馀新竹自成林。

怜子亦有追随愿,觉路苍茫未可寻。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