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沥湖》
《沥湖》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杖从紫竹洞,津口问湖船。

笭箵收凉雨,跏趺向晚烟。

隐无郫上宅,耕少汶阳田。

便可移家去,渔歌共岁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意境。

首句“杖从紫竹洞”,以“紫竹洞”为隐喻,暗示了隐士所处环境的幽静与神秘,同时也透露出他生活的简朴与自然。手持紫竹制成的拐杖,踏足于这清幽之地,可见其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亲近。

“津口问湖船”,则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方式——乘船游湖,悠然自得。这里的“津口”指渡口,而“湖船”则代表了他与外界交流的方式,通过水路,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尘嚣。

“笭箵收凉雨,跏趺向晚烟”,这两句描绘了隐士在雨后湖边的生活场景。笭箵,是一种竹制的捕鱼工具,这里用来形容雨后的宁静与清新。而“凉雨”则暗示了自然界的恩赐与和谐。同时,“跏趺”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隐士盘腿而坐的姿态,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晚霞与烟雾交织的美景,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隐无郫上宅,耕少汶阳田”,这两句表达了隐士远离尘世喧嚣,不求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郫上宅与汶阳田,分别借用了古代文人向往的隐居之地,强调了隐士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以及对物质生活需求的淡漠。

最后,“便可移家去,渔歌共岁年”,表达了隐士愿意在此终老的愿望,与自然和谐共生,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渔歌,不仅象征了隐士的生活情趣,也寓意着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共同度过了岁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与心灵世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酬范判官喜雨

一旬天再雨,惠泽夜来深。

震发雷霆事,荣华卉木心。

问年如隔并,阅日屡辛壬。

安水江千里,良田亩一金。

劭农非有术,望岁忽为霖。

雊雉依青陇,跳鱼出废涔。

梦成池上作,喜见洛生吟。

破敌联飞镞,高张信雅琴。

绪风开昼色,迟日媚花阴。

更有资清兴,连峰映碧浔。

(0)

古北口

束马悬车北度燕,乱山重复水潺湲。

本羞管仲令君霸,无用俞儿走马前。

(0)

城楼避暑

积水动微吹,高楼浮薄阴。

登临倦非土,潇洒劝披襟。

涤涤原野旷,熹熹城郭深。

浮云空蔽日,无意欲为霖。

(0)

城西书事五首·其二

朱果繁霜后,甘甜半自零。

忽惊林色曙,零落见残星。

(0)

次韵三司蔡襄芦雁獐猿二首·其一

省宇屏图哲匠成,写传芦雁笔尤精。

斜依风苇丛丛袅,远飏烟波渺渺平。

弋者定嗟何所慕,鹏抟莫怪不能鸣。

公看羽翼飞胜处,有意青云万里程。

(0)

咏桐诗

摇落依空井,生死尚馀心。

不辞先入爨,惟恨少知音。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