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从紫竹洞,津口问湖船。
笭箵收凉雨,跏趺向晚烟。
隐无郫上宅,耕少汶阳田。
便可移家去,渔歌共岁年。
杖从紫竹洞,津口问湖船。
笭箵收凉雨,跏趺向晚烟。
隐无郫上宅,耕少汶阳田。
便可移家去,渔歌共岁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意境。
首句“杖从紫竹洞”,以“紫竹洞”为隐喻,暗示了隐士所处环境的幽静与神秘,同时也透露出他生活的简朴与自然。手持紫竹制成的拐杖,踏足于这清幽之地,可见其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亲近。
“津口问湖船”,则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方式——乘船游湖,悠然自得。这里的“津口”指渡口,而“湖船”则代表了他与外界交流的方式,通过水路,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尘嚣。
“笭箵收凉雨,跏趺向晚烟”,这两句描绘了隐士在雨后湖边的生活场景。笭箵,是一种竹制的捕鱼工具,这里用来形容雨后的宁静与清新。而“凉雨”则暗示了自然界的恩赐与和谐。同时,“跏趺”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隐士盘腿而坐的姿态,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晚霞与烟雾交织的美景,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隐无郫上宅,耕少汶阳田”,这两句表达了隐士远离尘世喧嚣,不求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郫上宅与汶阳田,分别借用了古代文人向往的隐居之地,强调了隐士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以及对物质生活需求的淡漠。
最后,“便可移家去,渔歌共岁年”,表达了隐士愿意在此终老的愿望,与自然和谐共生,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渔歌,不仅象征了隐士的生活情趣,也寓意着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共同度过了岁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与心灵世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美好愿景。
一旬天再雨,惠泽夜来深。
震发雷霆事,荣华卉木心。
问年如隔并,阅日屡辛壬。
安水江千里,良田亩一金。
劭农非有术,望岁忽为霖。
雊雉依青陇,跳鱼出废涔。
梦成池上作,喜见洛生吟。
破敌联飞镞,高张信雅琴。
绪风开昼色,迟日媚花阴。
更有资清兴,连峰映碧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