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游琅琊山,暮宿琅琊寺。
寺古山径荒,寒林积空翠。
慨念千载人,欹枕不成寐。
六一安在哉,智仙亦已矣。
燃烛读残碑,剥落不可纪。
谁谓金石坚,所托谩复尔。
秋风拂庭柯,落叶盈陛戺。
大运古来然,荣名安足理。
所以称达生,静观良有以。
不见龛中僧,白发垂两耳。
朝游琅琊山,暮宿琅琊寺。
寺古山径荒,寒林积空翠。
慨念千载人,欹枕不成寐。
六一安在哉,智仙亦已矣。
燃烛读残碑,剥落不可纪。
谁谓金石坚,所托谩复尔。
秋风拂庭柯,落叶盈陛戺。
大运古来然,荣名安足理。
所以称达生,静观良有以。
不见龛中僧,白发垂两耳。
这首诗名为《琅琊寺》,是明代诗人张岳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游览琅琊山,傍晚投宿琅琊寺的情景。琅琊山古寺的环境与历史的沧桑感跃然纸上,诗人感慨于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首句“朝游琅琊山,暮宿琅琊寺”点明了行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接着,“寺古山径荒,寒林积空翠”描绘了古寺周围的荒凉景象,以及寒林中积聚的空翠之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慨念千载人,欹枕不成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难以入眠。接下来,“六一安在哉,智仙亦已矣”引用了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别号“六一居士”和智仙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燃烛读残碑,剥落不可纪”描述了诗人夜读古碑的情景,碑文的剥落象征着历史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诗人由此发出感慨:“谁谓金石坚,所托谩复尔”,金石虽坚,但所承载的历史记忆终将消逝,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无奈。
“秋风拂庭柯,落叶盈陛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风吹过庭院的树木,落叶覆盖了台阶,营造出一种季节更迭、万物凋零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一景象,引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大运古来然,荣名安足理”。
最后,“所以称达生,静观良有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静观世事的态度,认为这是面对人生无常的最佳方式。“不见龛中僧,白发垂两耳”以僧人的形象结束全诗,暗示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老年的接纳。
整首诗通过对琅琊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蜀乡原未识军容,此日方知有范公。
在在旁观称得策,人人西去愿收功。
甲光耀日惊飞鹬,剑气横秋断落虹。
从此威声如霹雳,不愁狐鼠不潜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