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苏少章》
《挽苏少章》全文
宋 / 王义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曾趁当年桂子秋,烦公引领广寒游。

春官报罢笑归去,底事无成付命休。

诗又江湖一家数,学寻伊洛到源头。

忍将感兴篇来读,望断修江无限愁。

(0)
翻译
曾经在桂花飘香的秋季,劳烦您引领我畅游那广寒宫。
春日官职的任命宣告完毕后笑着离去,为何一事无成只能听天由命呢?
我的诗作也算得上江湖中的一流,我追寻着伊水洛河的源头学问。
怎能忍心阅读那些抒发感慨的文章,遥望湘江的尽头,满心愁绪无尽。
注释
曾:曾经。
趁:趁着。
当年:过去的那个时期。
桂子:桂花。
秋:秋天。
烦公:麻烦您。
引领:带领。
广寒游:月宫游玩。
春官:春季的官员。
报罢:宣告完毕。
笑归去:笑着离去。
底事:何事,为何。
无成:没有成就。
付命休:交给命运决定。
诗又:我的诗作也。
江湖一家数:江湖中的一流诗人。
学寻:学习寻找。
伊洛:古代的伊水和洛河,象征学问渊源。
源头:学问的起源。
忍将:怎能忍心。
感兴篇:抒发感慨的文章。
来读:阅读。
望断:遥望直到。
修江:湘江。
无限愁:无尽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义山所作,名为《挽苏少章》。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念古人的诗。诗中提到的“桂子秋”指的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曾在长安共同度过一个秋天,这里的“当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而“烦公引领广寒游”则是希望能跟随古人一起漫步于广阔的寒冷之中,体现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想要亲近他们的心情。

“春官报罢笑归去,底事无成付命休”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往时光无尽的怀念与惆怅。春天的官职结束了,古人的生活也随之画上了句号,但诗人心中对于那些未竟的事业和梦想感到遗憾。

“诗又江湖一家数,学寻伊洛到源头”则显示出诗人对文学传统的尊崇以及自我定位。他将自己置于文学史的长河之中,试图追寻伊尹、洛阳(古代著名文人聚集的地方)的文化源流。

“忍将感兴篇来读,望断修江无限愁”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阅读古人的作品时所激发的情感,以及面对壮丽河山之景时产生的无尽忧愁。这里的“忍将”意味着强压抑制内心的感情,而“望断修江”则是指目光穿越那绵长的江水,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孤独和悲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文学传统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以及个人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王义山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笔法,将这种复杂的情绪转化为具有强烈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艺术境界。

作者介绍

王义山
朝代:宋   字:元高   号:稼村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生辰:1214——1287

王义山(1214——1287),字元高,号稼村,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富州(今江西丰城)人。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猜你喜欢

送吴丁二太仆送马之京七首·其一

午夜房星映上台,天闲十二总龙媒。

况逢四海升平日,常见神驹入贡来。

(0)

水禽图

水澄明似练,风动莲房响。

飞来双鹡鸰,立在兰苕上。

(0)

贡院中偶赋

都城二月礼闱开,海内英贤辐辏来。

丹穴嗈嗈鸣凤鸟,宛河濯濯见龙媒。

天朝科目超前代,午夜奎光烛上台。

圣主临轩思策士,儒臣奉诏共抡才。

棘闱严邃临高阁,藻鉴清明绝点埃。

经术政须求贾董,词华原不重邹枚。

蓝田美玉初离璞,沧海明珠已脱胎。

用世真儒当辈出,校文胜会屡叨陪。

红帘夜永销银烛,翠幕风寒醉玉杯。

早晚尚书催放榜,承恩又喜到蓬莱。

(0)

少保黄公福哀挽

五朝匡济建殊勋,中外咸推社稷臣。

俄梦白驹惊过隙,遽闻鵩鸟上承尘。

灵輀归葬家山远,恤典颁恩雨露新。

我忝交游感知己,几回痛哭倍伤神。

(0)

和郑怡云韵

春草池塘入梦频,白麟溪上忆垂纶。

诸兄好似香山侣,难弟今为棘寺臣。

孝友义声闻四海,衣冠盛会袭芳尘。

几时能赴怡云约,同看荆花一树春。

(0)

武昌

承恩长宪上西川,鹦鹉州前暂舣船。

黄鹤不归楼尚在,吕岩一去迹犹传。

水通巴蜀长江远,路入沅湘七泽连。

几度凭高闲骋望,客怀诗思浩无边。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