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清韵竹萧然,历历当年泣泪痕。
千古舜妃湘水底,必应憔悴有惭魂。
绿阴清韵竹萧然,历历当年泣泪痕。
千古舜妃湘水底,必应憔悴有惭魂。
这首诗名为《灵竹》,作者是宋代诗人黄庶。诗中以"绿阴清韵竹萧然"起笔,描绘了一幅竹林幽深、竹声清越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历历当年泣泪痕",暗示了竹子仿佛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似乎能见证往昔的悲伤与泪水。
诗人进一步将主题引向舜妃湘水的典故,"千古舜妃湘水底",将竹子与传说中的舜妃娥皇联系起来,娥皇因舜帝去世而悲痛投湘水自尽,她的灵魂据说就化为了湘水中的精灵。最后的"必应憔悴有惭魂",表达了诗人对舜妃遭遇的深深同情,认为她在湘水之下,必定面容憔悴,带着无尽的哀伤和羞愧。
整首诗通过竹子这一意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情感的追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人文情怀。
雪拥蓝关,云横秦岭,马头道路迷茫。
几回翘首,何处是家乡。
欲革当时弊政,摅忠荩、罄沥肝肠。
谁知道,一封奏入,万里贬潮阳。
伤心牢落处,形孤影只,地远天长。
幸道逢孙姓,有意相将。
早悟花间诗意,免教□、至此仓皇。
频分付,瘴江落日,吾骨好收藏。
垂垂冻碧。对翠尊酒冷,香堕吟席。
石火光阴,花谢花开,何郎自恋江国。
看花白发人还在,懒谱入、东风瑶笛。
只绮窗、一树多情,伴得旧时词客。
坛坫今推祭酒,梦痕认画里,襟调清逸。
月淡黄昏,鹤瘦苔枯,我共心耽幽寂。
空山福分原非易,恨却污、春明尘色。
待那时、翠翼啁啾,更卜岁寒消息。
洞庭珍味。唤起愁千里。
万颗晓霜余,记当时、小园秋霁。
玉织分露,半醉对黄花,惊昨梦,渺前欢,岁月如弹指。
天涯牢落,无计论心事。
冉冉驿尘红,尚依然,袭人芳气。
帕罗轻护,不忍破金苞,香簌簌,露霏霏,总是相思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