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身如逮下,名冠八仙中。
最是天真处,樱桃一点红。
垂身如逮下,名冠八仙中。
最是天真处,樱桃一点红。
这首诗以“聚八仙倒挂儿”为题,由宋代的赵佶所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
“垂身如逮下”,开篇即以动态的描绘,仿佛让人看到一棵树或某种植物的枝条向下垂落,如同有人在努力抓住它一般,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这里的“垂身”不仅指物象的形态,也暗含了某种追求或渴望的意味,引人遐想。
“名冠八仙中”,则点明了主题中的“八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八仙”是指传说中的八位神仙,他们各有神通,常被描绘成逍遥自在、超凡脱俗的形象。此处“名冠”二字,既表达了对这些神仙的尊崇,也暗示了诗中所描绘之景或情感的非凡之处,能够与八仙相提并论。
“最是天真处,樱桃一点红”,这两句诗将视角转向了具体的景物——樱桃。樱桃的“一点红”不仅色彩鲜明,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而“天真处”则强调了这种美质的纯粹与自然,没有丝毫造作,如同儿童般无邪,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通过樱桃这一意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生活、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赞美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叹,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赵佶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富有哲理性的深度。
天上有春风,鼓荡浩劫开鸿濛。
地上有春风,昭苏品汇杂包蒙。
人心有春风,消除泥滓如虚空。
今风接古风,一片春融融。
层冰消大壑,生意到微虫。
尘埃野马吹不尽,但见翠虚之府高畅春风中。
天根月窟秘真气,春风在天不在地。
披拂草木流山川,春风在地不在天。
春风天地俱无私,含蠕有物舒而滋。
人心尚保春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