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嘉遇,此别安可知。
良时不努力,贱躯欲何为。
晨风野萧条,浮云西北驰。
河梁临往路,远望令人悲。
游子自有怀,悠悠当告谁。
千秋一嘉遇,此别安可知。
良时不努力,贱躯欲何为。
晨风野萧条,浮云西北驰。
河梁临往路,远望令人悲。
游子自有怀,悠悠当告谁。
这首诗名为《录别(其二)》,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诗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千秋一嘉遇”,感叹人生难得的佳遇仅此一次,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分别将是一次重大的损失。接着,“此别安可知”表达了对这次离别后果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感,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之情。
“良时不努力,贱躯欲何为”两句,诗人反思自己在美好时光里是否有所作为,对自身价值和未来的迷茫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拷问。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我实现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晨风野萧条,浮云西北驰”描绘了离别前的景象,晨风的萧瑟和飘动的浮云象征着离别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不安。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映射出人物的情感状态。
“河梁临往路,远望令人悲”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情绪。河梁,古代送别之地,此处指诗人即将踏上旅途,远望故乡或爱人,心中涌起的悲伤难以言表。这句诗将离别的痛苦形象化,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眼中的泪水和心中的痛楚。
最后,“游子自有怀,悠悠当告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游子在外,心中有万千思绪,却无人可诉说,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我行得佳友,胜日寻名山。
春山既妍秀,清溪亦潺湲。
行行造禅扉,小憩腰脚顽。
穷探意未已,理策重跻攀。
入谷翳蒙密,俯涧随泓湾。
谁将百尺绡,挂此长林间。
雄声殷地厚,洪源泻天悭。
伟哉奇特观,偿此一日闲。
所恨境过清,悄怆暮当还。
顾步三叹息,人生何苦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