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孤圆熟,村村作果箱。
味能争黑叶,色更染黄姜。
逐利先三楚,乘秋出五羊。
年年珠子树,末富胜蚕桑。
七月孤圆熟,村村作果箱。
味能争黑叶,色更染黄姜。
逐利先三楚,乘秋出五羊。
年年珠子树,末富胜蚕桑。
这首诗描绘了龙眼成熟时的景象与特点,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丰收喜悦的表达。
首句“七月孤圆熟”,以“孤圆”形容龙眼在七月成熟时的形态,既突出了果实的形状,也暗示了其在季节中的独特地位。接着,“村村作果箱”描绘了乡村间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装满龙眼的果箱,展现了丰收的盛况。
“味能争黑叶,色更染黄姜”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龙眼的美味与色泽的独特。龙眼的味道与黑叶相媲美,颜色则如同被黄姜染过一般,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其诱人之处。
“逐利先三楚,乘秋出五羊”则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现了龙眼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流通情况。它首先在长江流域(三楚之地)受到追捧,然后在秋季通过广州(五羊城)这一重要港口大量出口,体现了其在经济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年年珠子树,末富胜蚕桑”将龙眼比作“珠子树”,寓意其珍贵与价值,同时表达了对龙眼产业持续繁荣、农民收入超过传统蚕桑业的乐观期待。整首诗通过对龙眼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经济的关注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