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冬前虫未蛰,猎师篝火熏穴急。
山中玉面何处藏,供奉期程如束湿。
茅檐十日无炊米,蓬鬓鹑衣瘠如鬼。
但教得狸何顾尔,易牙奉君尚烹子。
江南冬前虫未蛰,猎师篝火熏穴急。
山中玉面何处藏,供奉期程如束湿。
茅檐十日无炊米,蓬鬓鹑衣瘠如鬼。
但教得狸何顾尔,易牙奉君尚烹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冬季的景象,以及猎户在严寒中艰辛的生活。首句“江南冬前虫未蛰”,点明时令,暗示冬季尚未到来,但虫类已经感受到了寒冷,开始蛰伏。接着,“猎师篝火熏穴急”形象地写出猎人急于捕捉猎物的情景,他们围着篝火驱赶虫兽,生活艰辛。
“山中玉面何处藏”中的“玉面”可能指的是狡猾的野兽,暗示猎物难以捕捉。“供奉期程如束湿”则表达了猎人对按时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如同捆绑湿柴,困难重重。接下来两句“茅檐十日无炊米,蓬鬓鹑衣瘠如鬼”,描绘了猎户家中贫困的境况,连十天都没有粮食做饭,形容其蓬乱的头发和破旧的衣服,生活状态极其困苦。
最后两句“但教得狸何顾尔,易牙奉君尚烹子”以典故作结,表明猎户只求能捕获一只狸猫糊口,即使像易牙那样残忍的人,为了奉承君主也会烹煮自己的孩子。这句寓言性的话语,既揭示了猎户生活的艰难,也暗含对社会不公的讽刺。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猎户的遭遇,展现了宋末元初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无奈。
画虎墙摧土覆阶,故侯题句昔曾来。
政称循吏湖再辟,力比巨灵山自开。
环砦危峰森似戟,照人寒水净于苔。
居民总爱甘棠馆,嘉树何妨为更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