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佳气帝城东,缥缈园陵白露中。
一统河山留铸鼎,万年松柏护遗弓。
玉霄阊阖无人到,银海蓬莱有路通。
翠盖霓旌空想像,峰头遥见片云红。
龙蟠佳气帝城东,缥缈园陵白露中。
一统河山留铸鼎,万年松柏护遗弓。
玉霄阊阖无人到,银海蓬莱有路通。
翠盖霓旌空想像,峰头遥见片云红。
这首诗描绘了中元节时恭谒孝陵的庄严与肃穆氛围。首句“龙蟠佳气帝城东”,以龙蟠象征帝王之气,点明孝陵位于帝都东部,佳气环绕,奠定了一种神圣的基调。接着“缥缈园陵白露中”一句,通过缥缈二字,以及白露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园陵在晨露的轻抚下,显得更加神秘而庄重。
“一统河山留铸鼎,万年松柏护遗弓”两句,运用了铸鼎和遗弓的典故,铸鼎象征着统一江山的功业,遗弓则暗示着先王的英魂。这两句不仅赞美了先王的丰功伟绩,也表达了对先王英灵的敬仰之情。同时,将河山、松柏、遗弓等自然与历史元素巧妙结合,展现了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的不朽。
“玉霄阊阖无人到,银海蓬莱有路通”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孝陵的神圣与不可侵犯性。玉霄阊阖比喻天门,无人能及,强调了孝陵的崇高地位;银海蓬莱则指仙境,有路相通,既是对孝陵神圣性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先王英灵的追思与膜拜。
最后,“翠盖霓旌空想像,峰头遥见片云红”两句,以翠盖霓旌象征祭祀的华美与仪式的庄重,虽为想象之景,却生动地描绘了祭祀时的盛况。而“峰头遥见片云红”则以自然景象收尾,既呼应了开头的龙蟠佳气,又以红云的出现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希望的色彩,整个画面显得既庄严肃穆,又不失灵动与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孝陵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不仅赞颂了先王的功绩与英灵,也表达了后人对其的深深敬仰与怀念,同时融入了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意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祖先崇拜与历史记忆的独特表达方式。
塔本无缝,真如不动。说此经处,涌出虚空。
释迦多宝,听说如梦。东西无二,见见不同。
无刹不收,无色不融。层层落落,光影重重。
恒河沙劫,尽入其中。三世诸佛,一法身通。
针劄不入,寿量无穷。目连舍利,常隐于中。
阿育王像,妙色金容。天龙八部,万亿灵通。
擎山持杵,遍满虚空。护持礼塔,摧灭魔踪。
显正宝塔,八面玲珑。水火不坏,障毗岚风。
众生见者,永脱樊笼。信者施者,功德不空。
无住布施,福德无穷。住相布施,犹滞途中。
诸佛子等,无功之功。成如是塔,标指宗风。
空劫坏时,此塔不镕。劫火洞然,体若虚空。
究竟涅槃,应时体用。逗机应化,无法不同。
皇图永固,舜雨尧风。郡邑宰僚,禄位高崇。
万民快乐,五谷盈丰。狼烟自息,瑞气和浓。
性相平等,含灵体同。世出世间,色不异空。
稽首和南,礼塔事终。乾道四年,戊子季冬。
南泉慈化,肃老遗风。法界有情,一切珍重。
《题宝塔》【宋·释印肃】塔本无缝,真如不动。说此经处,涌出虚空。释迦多宝,听说如梦。东西无二,见见不同。无刹不收,无色不融。层层落落,光影重重。恒河沙劫,尽入其中。三世诸佛,一法身通。针劄不入,寿量无穷。目连舍利,常隐于中。阿育王像,妙色金容。天龙八部,万亿灵通。擎山持杵,遍满虚空。护持礼塔,摧灭魔踪。显正宝塔,八面玲珑。水火不坏,障毗岚风。众生见者,永脱樊笼。信者施者,功德不空。无住布施,福德无穷。住相布施,犹滞途中。诸佛子等,无功之功。成如是塔,标指宗风。空劫坏时,此塔不镕。劫火洞然,体若虚空。究竟涅槃,应时体用。逗机应化,无法不同。皇图永固,舜雨尧风。郡邑宰僚,禄位高崇。万民快乐,五谷盈丰。狼烟自息,瑞气和浓。性相平等,含灵体同。世出世间,色不异空。稽首和南,礼塔事终。乾道四年,戊子季冬。南泉慈化,肃老遗风。法界有情,一切珍重。
https://shici.929r.com/shici/Fmu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