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见成鐻,超然惊绝尘。
形骸脱边幅,肝膈炯精神。
正自关天分,应难语俗人。
谁收身后稿,隽逸更清新。
卓尔见成鐻,超然惊绝尘。
形骸脱边幅,肝膈炯精神。
正自关天分,应难语俗人。
谁收身后稿,隽逸更清新。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挽师叔理(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师叔理这个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
"卓尔见成鐥,超然惊绝尘。"
开篇两句,通过“卓尔”一词,表达了对师叔理功业或学问的高度评价,“超然”则形容其人品、学识超脱尘世,给人以出尘脱俗之感。
"形骸脱边幅,肝膈炯精神。"
这两句诗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师叔理的高洁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形骸脱边幅"暗示其超越常人,"肝膈炯精神"则是对其内在精神力量的赞美。
"正自关天分,应难语俗人。"
这里,“关天分”意味着师叔理与众不同的境界,他所处的精神世界和凡尘有着天渊之别。后半句“应难语俗人”,则表明这种高远的情操和常人的理解力相去甚远,难以用言辞来描述。
"谁收身后稿,隽逸更清新。"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师叔理留下的文字或思想的赞赏。"谁收身后稿"表达了对其遗作的珍视,而"隽逸更清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遗墨不仅保有一贯之美,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反而显得更加隽永和清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师叔理的多角度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崇高的敬意,同时也透露出一位学者对于知识分子精神境界的向往。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崑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