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石通溪水,量波失旧规。
芳洲还屈曲,朱阁更逶迤。
浴鸟翻荷叶,惊蝉出柳丝。
翠烟秋桧耸,红露晓莲披。
攀槛登楼近,停桡待客迟。
野桥从浪没,轻舸信风移。
竹韵迁棋局,松阴递酒卮。
性闲鸥自识,心远鹤先知。
应想秦人会,休怀越相祠。
当期穆天子,箫鼓宴瑶池。
叠石通溪水,量波失旧规。
芳洲还屈曲,朱阁更逶迤。
浴鸟翻荷叶,惊蝉出柳丝。
翠烟秋桧耸,红露晓莲披。
攀槛登楼近,停桡待客迟。
野桥从浪没,轻舸信风移。
竹韵迁棋局,松阴递酒卮。
性闲鸥自识,心远鹤先知。
应想秦人会,休怀越相祠。
当期穆天子,箫鼓宴瑶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名为《奉命和后池十韵》。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闲适自得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回顾和哲学的思考。
首句“叠石通溪水”描绘了一种山间清泉潺潺流过叠石的幽静景象,“量波失旧规”则表明了这种自然之美已经超出了常人的感知和评价。接着,“芳洲还屈曲,朱阁更逶迤”中的“芳洲”、“朱阁”都是对山水景观的描绘,而“屈曲”、“逶迤”则形容了这些自然景物的生动姿态。
中间部分“浴鸟翻荷叶,惊蝉出柳丝。翠烟秋桧耸,红露晓莲披。”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早晨景象。“浴鸟”、“惊蝉”展示了生命活力,“翠烟”、“红露”则营造了一种淡雅而又不失丰富的情调。
后半部分“攀槛登楼近,停桡待客迟。野桥从浪没,轻舸信风移。”中,“攀槛登楼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物的向往,而“停桡待客迟”则透露出一种期待与静候的情绪。“野桥从浪没”、“轻舸信风移”则描写了一种随波逐流、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竹韵迁棋局,松阴递酒卮。性闲鸥自识,心远鹤先知。”中“竹韵迁棋局”、“松阴递酒卮”写出了诗人在自然之中享受清幽生活的情景。而“性闲鸥自识”、“心远鹤先知”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洞察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鸟兽、花草等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也穿插着历史的回忆,如“应想秦人会”、“休怀越相祠”,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思念和敬仰。而结尾处,“当期穆天子,箫鼓宴瑶池。”则似乎是在设想一种与上古圣王共度时光的情景,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道曰五行,释曰五服,儒曰五常。
矧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金木水火,土在中央。
白虎青龙,玄龟朱雀,皆自句陈主张。
天数五,人精神魂魄,意属中黄。
乾坤二五全彰。
会三五、归元妙莫量。
火三南方,东三成五,北玄真一,西四同乡。
五土中宫,合为三五,三五混融阴返阳。
通玄士,把铅银砂汞,炼作金刚。
吾道玄关,决不许、外边人人。
有学者来参,防他做贼。
猛把杀人刀子举,活人手段轻拈出。
更单提、独弄逞神通,谁能敌。
若是个,善知识。
便承当,心不惑。
仗奋心刚胆,逢佛杀佛。
举步便能欺十圣,口开便要吞三极。
把乾坤、天地尽掀翻,真奇特。
身处玄门,不遇真师,徒尔劳辛。
若绝学无为,争知阖癖,多闻博学,宁脱根尘。
固守自然,终成断灭,着有着无都不真。
般般假,那星儿妙处,参访高人。
一言说破元因。
直指丹头精气神。
问一穷玄关,本无定位,两般灵物,只在心身。
动静相因,有无交入,五气朝元万善臻。
幽奇处,把一元簇在,一个时辰。
采药归来,这鼎器、乾金铸写。
那些儿道理,全凭主者。
先把根尘都扫尽,从前熟处休沾惹。
问行工、进火事如何,凭般若。
五雷车,青龙*。
烧山符,心铸写。
更涤虑洗心,灵泉浇洒。
九转功成丹道毕,一灵真性还虚也。
那赤条条地法王身,无可把。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
虚中密意深探。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说与学人,火无斤两,候无卦爻。
也没抽添,也无作用,既无形象,不必烹炮。
件件非真,般般是假,着意作工空谩劳。
君知否,但一切声色,都是讹肴。
见闻知觉俱抛。
直打并、灵台无一毫。
更休言炉灶,休寻药物,虚灵不昧,志力坚牢。
神室虚闲,灵源澄静,就里自然天地交。
全真辈,苟不全真性,劫运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