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少鸿雁,塞北足鸳鸯。
送老凭歌管,违亲为稻粱。
云含阴馆尽,城与朔天长。
与子将分手,谁堪此战场。
江南少鸿雁,塞北足鸳鸯。
送老凭歌管,违亲为稻粱。
云含阴馆尽,城与朔天长。
与子将分手,谁堪此战场。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与塞北的不同景象,以及人生的无奈与抉择。首句“江南少鸿雁,塞北足鸳鸯”对比鲜明,江南地区鸿雁稀少,象征着孤独与离散;而塞北则鸳鸯成双,寓意着和谐与团聚。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不同地域生活状态的感慨。
接着,“送老凭歌管,违亲为稻粱”表达了人生的困境与抉择。在年老时,人们只能依靠音乐来寄托情感,而在年轻时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亲人,追求物质生活。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苦楚的理解和对亲情的珍视。
“云含阴馆尽,城与朔天长”描绘了一幅辽阔而苍凉的画面,云遮蔽了阴暗的馆舍,城市与北方的天空相连,无边无际。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生的渺小与孤独。
最后,“与子将分手,谁堪此战场”表达了与友人的离别之痛,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战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江南与塞北的景象,以及对人生困境、抉择、孤独和离别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山漠漠兮谷逶迤,中有二士形容饥,问之不答告者谁?
在昔父死人致国,弟让兄辞俱去之。
一朝隐居北海北,去乱就治归人师。
遇世偶有战伐事,叩马垂血陈愧辞。
君王知名义臣直,直不退听将奚为?
见兵不果事乃定,耻食其粟隐于斯。
终然饥死兹山下,到今称诵犹当时。
白旄黄钺不可追,功业甚盛德甚衰。
救民水火事诚危,三纲一失谁扶持?
是以圣人表其怨,谓彼仁者良由兹。
首阳之坟高几尺,自古富贵埋没野草空累累。
我欲酹北斗,荐以黄金卮。
展图涕涟洏,此意画者宜不知。
曾于唐史读遗文,此日来游似见君。
石室自藏真诰后,等闲人世几浮云?
身到名山骨亦清,洞中不枉为题名。
高车驷马人间世,几度浮云石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