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
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
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
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
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
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瑞鹧鸪·其二》。诗人以自身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少年时期的顾虑和老年时的境遇,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声名少日畏人知"反映出年轻时对名声的谨慎和低调;"老去行藏与愿违"则流露出年华逝去后,现实与理想相悖的无奈。
"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山草比喻为过去的抱负,而"远志"和"当归"则寓言着过去的理想和现实中的慰藉。"何人可觅安心法"表达了寻求内心安宁的渴望,而"有客来观杜德机"则暗示了对他人评价的淡然。
最后两句"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以对比收尾,诗人自嘲地说,即使身为使君,也无法像江上的白鸥那样自由自在,暗含了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辛弃疾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哲思。